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曾越

曾越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根据63例抽血晕针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性别、年龄、是否空腹、是否首次抽血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抽血晕针综合征与年龄、性别、心理因素、护士的言行及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结论良好安静的环境.护士良好的技术及态度,抽血前、中、后的心理指导,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抽血晕针综合征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体检抽血晕针综合征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063-02

晕针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所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由于外界的强烈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脑血流量广泛减少,甚至发生晕厥[1]。作者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来我院门诊健康体检抽血的63例晕针综合征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门诊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健康体检抽血人数共109例,发生晕针综合征6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40例,年龄16~47岁;抽血前晕针综合征8例,抽血中晕针综合征39例,拔针后晕针综合征16例。大多数出现头晕、胸闷、心慌、面色苍白、恶,C,Pg吐、出汗;其中有3例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血压下降,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经医护心理指导及改变抽血体位后均能顺利完成抽血操作,无后遗症,患者休息30min左右可自行离院。

1.2研究方法

对抽血时发生晕针综合征的患者,按性别、年龄、是否空腹、是否首次抽血、心理因素、疼痛程度、体位因素、环境因素、晕针综合征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根据患者晕针综合征症状轻重不一、发生晕针综合征时间不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给予对症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由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性别差异

本组男性抽血发生晕针综合征21例,女性抽血发生晕针综合征42例。可以发现女性发生晕针综合征高于男性,但两组抽血晕针综合征总体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2年龄差异

见表l。31~40岁年龄段和4l~50岁年龄段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发患者数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

表1各年龄段发生抽血晕针综合征人数

年龄(岁)抽血人数发生晕针综合征人数

0~1067260

11~20136497

21~30218029

31~407267428

41~505087319

>50383850

合计20410963

2.3是否空腹差异

空腹抽血166428人次,发生晕针综合征44例;餐后抽血37681人次,发生晕针综合征19例;两组晕针综合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2.4是否首次抽血差异

首次抽血18350人次,发生晕针综合征34例;曾有多次抽血者185759人次,发生晕针综合征29例;两组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

2.5发生晕针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与晕针综合征程度的关系

将心理因素(X1)、疼痛程度(X2)、体位因素(X3)、环境因素(X4)与晕针综合征程度(Y)进行回归分析,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b0+b1X1+b2X2+b3X3+b4X4,计算患者各项数据的观测值、平方和以及交叉乘积,求出与之对应的回归系数估值bi以及标准化回归系数b’i。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发生晕针综合征诱因中心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环境因素和疼痛因素,体位因素影响最弱。

表2回归系数估值与计算结果

项目01234

Y-bi4.27-1.32-1.080.010.95

Y-b’i-0.68-0.460.010.56

3.讨论

3.1晕针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3.1.1精神心理因素

抽血晕针综合征是紧张、恐惧心理或疼痛刺激作用于丘脑下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所致[1]。本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在晕针综合征诱因中影响最大。体现在首次抽血者心理适应性较差,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而曾有多次抽血经历者心理适应性较好,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3.1.2年龄因素

本调查显示,31~50岁的中青年易发生抽血晕针综合征。此年龄段心理反应性较为敏感,对疼痛反应高,抽血时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疼痛感受更为敏锐,痛觉加剧,当机体和精神痛苦超过所能承受时,易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虚弱、头晕、出汗)、过度换气综合征(呼吸困难、窒息感、心悸等),从而发生晕针综合征。

3.1.3其他因素

空腹状态下晕针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可能是体检者抽血时心情特别紧张,使消化系统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剧,此时若处于空腹状态,易出现虚脱。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发生。抽血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室内色调不协调、环境嘈杂等可能更易促发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发生。

3.2护理对策

3.2.1备齐急救物品

进行健康体检抽血时,必须常规备齐抢救物品、药品、氧气、温开水等。

3.2.2注意询问病史

对健康人群体检抽血前应先询问既往史,包括既往心脏病史、抽血晕针综合征史等。

3.2.3重视高危人群

对高危人群,先做好心理辅导,使其精神放松,在抽血前、中、后密切观察其表情变化。护士穿刺后切忌在体内来回退针,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如体检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的晕针综合征先兆时,立即予以平卧,给予温热饮料,并通知医生。严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无须特殊药物治疗[2]。本组60例晕针综合征患者由于医护观察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无一例因晕针综合征而发生意外。

3.2.4提高静脉穿刺操作水平

通过优良的护理行为可减轻被抽血者的心理压力,有效地降低晕针综合征的发生率。护士操作时应做到动作规范,操作准确,采用无痛技术,并根据个体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血管,使用不同穿刺方法、穿刺角度[3]。如在进针时绷紧皮肤,穿刺时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因反复针刺造成更深的恐惧心理,以取得被抽血者的信任,使其尽量处于放松状态。静脉穿刺刺激强度与外在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作用面积有关。成功地控制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速度、动作轻稳是穿刺成功与无痛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抽血晕针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青岛: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1-143.

[2]陈敏章.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5-409.

[3]赵颖军,宋志敏.门诊静脉抽血患者穿刺点护理行为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