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李忠香刘孝波

李忠香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中心小学273301;刘孝波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兴蒙学校273300

摘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育也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就是求异,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l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3.让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唤起创新意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我总是把一个概念的建立和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他们自我感觉,自我体验。如教学“长度单位”时,让学生量一量课桌、黑板、操场的长与宽,在建立感性概念的基础上,再进入课堂进行讨论:千米、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是求异性,而求异思维又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

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设计互逆式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正面讲授外,还要有意识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逐步增加逆向思维的意识。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当学生总结出第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扩大10倍、l00倍、1000倍……之后,教师可提出“根据这个结论,反过来想一想可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缩小l0倍、l00倍、l000倍……)以上提问旨在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向和逆向的积极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辨析得更清楚,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题,激发逆向思维的兴趣。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时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案,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正用转向知识的逆用。教会学生从正反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3)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考,促进逆向思维习惯的形成。为进一步打破学生禁锢于正向思维的定势,培养起双向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逐步启发引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互逆思维转换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必须还要回过头来验算其解法是否正确。如学生解出一道应用题后,则要求学生以求出的问题为已知条件,把原题的一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验算此题。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一空多填。把唯一性的填空改编成一空多填式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完了100以内的整十数的加减法后,为使学生更熟练计算,安排学生填空:20、30、40、50、60、70、90,□+□=□+□=□+□;□-□=□-□=□-□。

(2)一题多问。给出已知条件,让其探索结果的可能性,例如:二年级上册的问题,已知李明有40张贴画,王业豪有65张贴画,可以提出不同的多个问题,分别让学生列式求出两个孩子贴画的和、差、多、少的关系。

(3)一题多解。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以充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与学》。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