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3

浅析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

杨修玉

(自贡市荣县精神病医院四川自贡643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精神科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没有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对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不安全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49-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anddiscussionforstandardizationofpsychiatricnursingriskmanagementmethodsandeffect.MethodsFromMay2015toApril2016inourhospitalfortreatmentof120casesofpsychiatricpatients,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eachgroupof60caseseach.Intheprocessofimplementationofthenursingincontrolgroupwerenotnursingriskmanagement,nursingriskmanagementgroup.Observedandcomparedtwogroupsofriskeventsincidence,nursingsatisfaction.ResultsThecontrolriskeventsincidence15.00%,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3.33%oftheobservationgroup,compared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trolgroupnursingsatisfaction58.33%,significantlylessthan95.00%oftheobservationgroup,compared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Inpsychiatricnursingriskforstandardizedmanagement,canreducetheincidenceofriskevents,improvenursingsatisfaction,hashigherapplicationvalue.

【Keywords】Psychiatry;Nursingrisk;Standardizedmanagement;Unsafeevents

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称之为护理风险,标准化护理风险管理可及时正确地评估和识别患者、探视者、医护人员可能对患者出现的潜在伤害,并通过采用预见性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伤害程度和范围[1]。本文介绍了精神科护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措施,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120例,均符合ICN-10诊断标准,按照随机表法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60例。观察组中存在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段为23~69岁,中值为(51.24±1.68)岁。对照组中存在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段为24~71岁,中值为(52.71±1.76)岁。对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可见,两组患者未表现出较大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对比试验。

1.2方法

在本次治疗中,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未进行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层面上,进行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2.1护理风险分析

(1)精神疾病因素

受精神状态或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表现为伤人、自伤、毁物、自杀及噎食,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且患者不能对自身症状有一个正确清晰的描述,使得躯体疾病极容易被忽略,延误治疗时间。患者长时间患病,反复不愈,病情迁延,患者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治疗难度。此外,服用精神科药物后可能会引发一些药源性不良反应和精神障碍。

(2)护理人员因素

大部分从事精神类疾病护理人员年龄均较小,刚毕业护理人员占据着绝大比例。工作经验以及紧急事故处理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较为缺乏。导致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于患者出现的突发状况,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增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

(3)家属方面

部分患者家属在治疗过程中不按照医护人员要求对患者进行饮食等方面护理,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因家属操作上的失误,造成患者情绪激动,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增加护理风险程度。

(4)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与其它护理相比,精神病医院护理更具有特殊性,护理人员本身的风险性就较大。患者过激的行为,诸如猝死、外跑以及自杀等情况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在确保各项护理操作准确的同时,还需要提防患者伤人。再加上社会对精神疾病护理人员不正确的认识,导致其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1.2.2标准化管理措施

(1)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对危重症患者及危险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给医生,确保能及时消除危险因素。对护理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患者安全。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需求,针对负面心理较为严重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告知其治疗的有效性,增加其康复的信心。同时,需要指导家属和患者朋友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将负面心理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2)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入院时对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认真检查,避免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避免其带危险物品探视患者。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3)认真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确保家属能主动配合医生的诊治工作,认真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与管理

规范的护理文书能清晰划分护理事故责任,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有利于维护科室的利益。而一旦出现护理纠纷,护理文书就会因封存而无法修改。因此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应规范,并注重护理的管理,避免出现遗失或乱改乱画的现象。

(5)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

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建立在护理安全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对于减少护理安全事故更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了解常见护理安全事故。针对已出现的护理风险事故,需要在全院进行告知,避免再次出现,并落实好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护理中潜在的问题。更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医院可以定时聘请护理专家,对精神病患者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对应法律知识进行讲解,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的基础上,知法、守法,更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充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2]。

(6)对护理排班方式加以完善

结合国内大多数精神病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接近30%的治疗操作以及患者生活护理等都是由护理人员来完成,加上精神病患者对各项护理操作的配合度较低,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同时,更降低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将增加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率。为此,在今后护理中需要对护理排班方式进行完善,可在医院接诊量大的时段增加护理人员数量,采用多班制方式排班,使得护理人员有充足时间休息,保证护理操作的准确性[3]。

(7)做好与家属的交流工作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都需要告知家属护理操作的目的与必要性,得到家属的理解与配合。针对刚入院患者,在进行检查等操作时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若家属需带患者出院,需要告知其办理临时出院证明。

(8)注重细节护理

护理人员需具备极强的责任意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针对开放性病房护理中,需要认真进行交接班工作。针对存在拒绝用药以及藏药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监督的情况下让其服下。并对病房各类医疗设备进行检测,避免患者接触到尖锐或者剥离制品等安全隐患。

(9)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包括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操作中存在疏漏的地方,引起护理人员在后期工作中的重视。同时,需要对已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导致风险事件出现的原因并制定相应预防与处理的对策。

1.3观察指标

对本组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4]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都借助SPSS19.0专业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使用χ2检测,并按照%表示,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发生外走2例、跌倒4例、噎食2例、暴力行为1例,发生率15.00%,观察组发生外走1例,噎食1例,发生率3.33%,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对护理非常满意22例,满意13例,一般22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58.33%,观察组非常满意33例,满意24例,一般3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确保安全是精神科护理的核心要义。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发现,患者精神方面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以及其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针对上述几部分内容进行有效平估,可起到对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预防的效果。标准化管理是一套管理系统,旨在为可能的风险建立有预防性、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想要做好精神科护理风险的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其次要有足够的执行力,能认真执行相应的标准和规定,最后医护人员要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完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做好本质工作的基础[5]。

在本次治疗中,我院就将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运用于6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显示:在精神科对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在精神科应对风险护理进行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为达到全面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在运用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医院给予对应支持,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减轻其在工作以及心理等层面上的压力,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纪.浅析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8(19):97-99.

[2]姚敏红,费静霞,文金宁等.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践[J].护理研究,2013,27(35):4068-4070.

[3]刘丽丹.标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4(9):172-173.

[3]黄建红,陈建洪,俞玉梅等.急救流程再造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3):273-275.

[5]李霞,李莉,谢婧等.护理文件标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体会[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65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