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治疗3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螺内酯治疗3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李卫祥

李卫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湖北武汉430100)

【中图分类号】R9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115-0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2月—2011年12月的3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根据其主要的临床特点进行分组对照,观察其血压动态、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心律失常、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4例高血压组病例与8例周期性瘫痪组病例其血压动态、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与心律失常等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肌无力,血钾浓度下降,多饮,多尿。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升高。[2]螺内酯能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并降低高血压,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本科32例原醛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均告痊愈出院,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高血压螺内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潴纳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临床上患者多以高血压或周期性瘫痪就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收集了2008年2月—2011年12月的原酮症患者32例,观察其血压动态、血钾浓度、24小时尿量以及心脏改变。所有病例均采用螺内酯治疗,均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资料均采集我院内分泌科2008年2月—2011年12月的住院病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6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8.2±0.13岁),以高血压就诊的患者24例,周期性瘫痪者8例,低血钾者(<3.5mmol/L)17例,所有患者血浆醛固酮均高于正常,均值(752.3±1.29)Pmol/L(正常参考值413.3±180.3Pmol/L),尿醛固酮排出量亦均高于正常,均值(62.5±1.22)nmol/24小时(放免法),正常参考值9.4±35.2nmol/24小时(放免法)。[2]

1.2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比较,其中高血压组24例,周期性瘫痪者8例。观察项目:24小时血压波动,24小时尿量波动,肌力测定,血钾浓度测定,尿醛固酮排出量测定,血浆醛固酮测定,心电图监测。(见表1)

表132例原醛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注:所有数据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

1.3治疗

1.3.1常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常规给予降压治疗,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日2次,早晚监测血压水平。对于低血钾导致肌无力患者,给予口服氯化钾,每日10~15克,直至血钾水平恢复正常。

1.3.2螺内酯治疗所有患者均应用螺内酯治疗,每日160mg,分4次口服,待血钾正常,血压下降后减至维持量每日60mg,分3次口服,一周后停药,观察患者血压动态、血钾浓度、24小时尿量、尿醛固酮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回落大致正常,以及多饮、多尿症状消除。

2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计数资料采用P检验。

3结果

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应用螺内酯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血压、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尿醛固酮及血浆醛固酮水平,临床多饮、多尿症状明显改善(见表2)。

表2螺内酯治疗2周后原醛症临床疗法

注:所有数据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

螺内酯作为醛固酮受体的竞争性物质,为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首选药和特效药物,可有效地对抗醛固酮之作用,表现为潴钾排钠的作用,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提高血钾浓度,恢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纠正心律失常,恢复骨骼肌肌力,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与传导,降低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有效缓解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功效[2](见表2)。

4讨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主要病理机制为各种原因所致的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潴钠排钾,体液扩张,血压升高。病因多见于醛固酮瘤,约占原醛症的60~85%;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约占15~40%;原发性肾上腺增生以及肾素反应性腺瘤,约占10%;醛固酮癌较少见,占1%等[1]。过量的醛固酮引起大量排钾,水钠潴留,导致细胞外液扩张,血容量增多,血管壁内及血循环钠离子浓度增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加强等原因引起高血压。大量失钾引起一系列神经、肌肉、心脏及肾功能障碍。早期仅有高血压,尚无低血钾症状。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呈渐进性发展。我们观察的32例原醛症患者,有24例以高血压为表现收入住院,占发病人数的75%,也证实了上述观点。随着病情逐渐进展,血钾浓度下降,特别在应用了利尿剂,胰岛素和高渗葡萄糖以及饮酒之后,容易诱发低血钾状态,导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出现肌无力、腱反射消失,血钾越低,肌肉受累越重。本文中有8例患者由于严重的低血钾引致周期性瘫痪入院。由于缺钾,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甚至发生心室颤动。对于原醛症患者,血、尿醛固酮的测定,有助于原醛症的诊断,而对于其病因诊断,则有赖于B超、肾上腺CT、核磁共振等[1]。

螺内酯作为醛固酮的受体的拮抗剂,有效对抗醛固酮的潴钠排钾作用,有助于潴钾利钠,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恢复血钾正常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所有类型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均应使用螺内酯。而对于醛固酮瘤或醛固酮癌的患者,早期行根治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3]。

参考文献

[1]张玮,汤正义,王卫庆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1024:517-520.

[2]程桦,陈玉驹.原发性醛固酮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18:211-214.

[3]吴瑜璇,祝宇.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14.

[4]童安莉,曾正培,杨堤,李欣,李汉忠,王惠君,宋爱玲等.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附1例报道).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