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手术室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

苏杰李锐丛玉红崔岩王燊

苏杰李锐丛玉红崔岩王燊(黑龙江省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55-02

【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医用气体是手术室必不可少的物资组成部分,医用气体都关系到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正确安装和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医用气体安全使用

医用气体是手术室必不可少的物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医院和洁净手术室的发展,中心供气快速发展,为临床、监护和手术麻醉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的医用气供应和分配系统,即插即用、可免去临床对气体钢瓶和吸痰器等大量抽吸设备的需求,既清洁卫生、减少了交叉污染,又节约了成本。无论是独立的瓶装气体,医用气体都关系到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正确安装和使用。下面将手术室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汇报如下。

1医用气体的理化性质

1.1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

1.1.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沸点-70℃。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加。

1.1.2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1.2氮气的理化性质

1.2.1物理性质: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氮气密度比空气小,通常状况下不能溶于水,熔点为-209.86℃,沸点为-195.8℃。

1.2.2化学性质:N2具有三键(N≡N),键能大,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几乎不与任何化学元素反应,只有在高温时才能与少数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化合,不能燃烧,也不助燃的气体。

1.3氧气的理化性质

1.3.1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助燃气体,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状况下易溶于水。熔点沸点低。

1.3.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虽不燃烧,但可助燃。

1.4各种气体理化性质的比较。

2瓶装医用气体的气简颜色区别

不同种类的瓶装医用气体,其气筒颜色不同。正确识别这些气筒的颜色,对防止用错医用气体至关重要。

3二氧化碳的安全使用

CO2是腹腔镜气腹首选气体。CO2在血液中的溶解度高于空气、氧气甚至N2O。由于机体内有碳酸氢盐缓冲对,同时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可携带CO2(可以解释CO2气栓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较快的原因)。其中CO2气栓致死剂量是空气气栓的5倍量,所以应该高度重视CO2的安全使用,积极预防气体栓塞的发生。

3.1CO2气腹的常见并发症有气体栓塞、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气胸、肩痛等。

3.2气体栓塞

3.2.1病理生理:气体栓塞的发生取决于气栓的大小和气体进入静脉的速度。在外科手术:小气泡缓慢进入血管,会被肺部的血管截留;腹腔镜手术时,高压下的快速充气可能会在腔静脉或右心房形成“气锁”,静脉同流障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甚或引发循环衰竭。

3.2.2原因;气体栓塞产生的前提:①大静脉暴露在二氧化碳气体中;②二氧化碳压力较高;③腹腔镜与子宫镜合作时发病率较高;④针头和trocar直接置入血管,或气体直接允入腹腔脏器中都会导致气体直接充人血管内。这种并发症主要发生于气腹充入时,特别是有腹腔手术史的病人。

3.2.3气体栓塞的征象:早期:包括食管超声心动图中可见气栓;多普勒声音改变和平均肺动脉压力升高。后期表现:包括中心静脉压(CVP)升高、低氧血症、心动过速、心前区持续性“大水轮”样杂音(millwheel杂音)、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绀、肺水肿及有心劳损的心电图改变,所有这些改变很少同时阳性。

3.2.4气体栓塞的诊断:①血氧监测仪可监测低氧血症;②二氧化碳监测仪和监测图对于气体栓塞可以更为有效的提供早期诊断并确定栓塞程度;③从中心静脉内吸出气体或泡沫样血液可以确诊气栓。

3.2.5气体栓塞的处理:①立即停止充气和排尽腹腔内CO2气体;②病人置于头低位左侧(Durant)斜坡卧位:病人处于此体位,气体进入肺循环的量较少,因为气泡会置于心尖一侧远离右心室流出道;③纯氧通气纠正缺氧,可减少气栓大小及后续反应;④提高通气量增加CO2的排出量;⑤通过中心静脉或肺动脉导管吸出气体;⑥如需要心肺复苏应及时进行,心外按压可以将CO2栓子粉碎成小气泡,使其被血流快速吸收,临床上CO2栓塞的症状可迅速缓解;⑦如果怀疑脑部气栓,要考虑高压氧治疗。

3.2.6气体栓塞的预防措施:①气腹始充入CO2速率要缓慢,速率不能超过1L/min;②早期诊断和处理,可以减少气栓的大小和其引发的不良后果。

4氧气的安全使用

中心供氧的每个手术间应该配备两套氧气终端。应设有二级稳压装置、安全阀和氧流量表,以确保供氧安全和科室成本核算的需要。由于氧气易燃、助燃,所以室内不允许有明火、或可燃性或易燃气物质。保持通风良好。氧气管道应保持通畅,防止泄露。禁止开放性给氧,避免在高氧浓度环境中使用电外科设备。在气道部位手术使用电刀时应暂时移开氧气,避免烧伤病人或引起火灾。

参考文献

[1]刁国宣,蔺习凤,柴静.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的防范[J].重庆医学,2008年07期.

[2]郭利华,刘洪芳.手术室护理管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