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对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对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

吴丽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新疆库尔勒8411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对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治疗的108例错牙合并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54例。A组给予口腔正畸+修复治疗,B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6.30%,B组为85.19%,对比有差异(P<0.05)。随访2年,A组的牙齿形态正常率、功能正常率与牙齿无松动率均高于B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为错牙合并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可改善其牙齿功能,且远期疗效较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口腔正畸;修复;错牙合;牙列缺损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058-02

目前,公众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其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不单为功能性,还注重美观度。口腔疾病具有多发性特征,如错牙合会导致牙周与牙体情况欠佳,出现牙列缺损等并发症,其会导致牙齿间隙扩大,前牙内倾,邻牙移位或倾斜等牙齿疾病,需要正畸+修复治疗[1]。研究中以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纳入治疗的108例错牙合并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对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纳入治疗的108例错牙合并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审查且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54例。A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范围是16~41岁,平均(35.11±3.24)岁;依据安氏分类法,Ⅰ类错牙合11例,Ⅱ类错牙合25例,Ⅲ类错牙合18例。B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范围是17~42岁,平均(35.01±3.22)岁;依据安氏分类法,Ⅰ类错牙合13例,Ⅱ类错牙合27例,Ⅲ类错牙合14例。对比数据不存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B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并针对性修复牙齿和牙列。A组给予口腔正畸+修复治疗,通过X射线观察患者的疾病程度,并制订模型,测量与核对各项数据,给予个体化正畸与修复治疗,具体为:

1.2.1错牙合正畸治疗采用MBT直丝弓技术,将牙列扶正,并修复牙列缺损处,利用保持器进行牙齿矫正,有效固定义齿,时间应>1个月。而后按照牙列缺损的实际修复效果制定烤瓷冠或是烤瓷桥,行牙体修复治疗。

1.2.2反牙合仪器为活动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通过牙合垫修复受损牙体与牙列。

1.2.3牙齿倾斜修复前应对倾斜牙齿行直立、正轴与复位等正畸治疗,再进行修复治疗。

1.2.4牙齿覆盖与深覆牙合仪器为活动矫治器,通过平导方式打开咬牙合,改善牙齿覆盖与深覆牙合情况。

1.3观察指标

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形态正常、功能正常和牙齿无松动等远期疗效指标。

1.4疗效评价标准

成功:牙齿坚固,排列整齐,不需要佩戴保持器,咀嚼与语言等功能均正常,经X线检查显示:根尖周组织并无异常表现。失败:牙齿有松动,排列不整齐,需要佩戴保持器,咀嚼与语言等功能未改善,经X线检查显示:根尖周组织有扩大或稀疏表现[2]。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数据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治疗成功率

A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6.30%,B组为85.19%,对比有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错牙合是临床口腔科的常见病,其对牙齿美观、发音与咀嚼等均有影响,是威胁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牙列缺损是指牙齿部分缺失或损坏,其会破坏恒牙牙列的完整性,临床中多采用牙列修复技术治疗该病[3]。错牙合并牙列缺损的发生率较高,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其心理与生理健康。临床中多通过正畸+修复治疗该病,可确保患者的远期疗效。正畸+修复治疗需要先矫正余留牙齿,但患者的牙齿情况不同,矫正治疗也应体现出差异化原则。此外,老年患者的牙齿功能退化、机体适应能力较差,改建能力降低,其牙齿移动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可进行小幅度的牙齿移动,即通过辅助技术进行正畸治疗。该联合疗法具有治疗时间短、操作难度小和美观度高等优势,利于咀嚼与语言功能的恢复[4]。但需注意的是:该联合疗法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临床中应积极改进正畸与修复技术,规范相关操作,以提高治疗成功率。结果为:A组的治疗成功率(96.30%)高于B组(85.19%)(P<0.05)。随访1年,A组的牙齿形态正常率(94.44%)、功能正常率(96.30%)与牙齿无松动率(92.59%)均高于B组的77.78%,74.07%与72.22%(P<0.05)。与王新荣[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修复治疗该病的效果较佳,利于牙齿功能与形态改善,具有较佳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郭斌.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7):201-201,202.

[2]付志连.口腔正畸和修复结合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2):144-145.

[3]吴秉,徐春华.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9):1200-1203.

[4]杨永平,刘广昌,周沛玲.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临床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6):454-456.

[5]王新荣,郑改连,李桂琴.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3):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