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技巧探讨黄洪君张铁磊

/ 1

胆总管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技巧探讨黄洪君张铁磊

黄洪君张铁磊

黄洪君张铁磊(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平度26670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05-01

由于重力作用及解剖特点所致,肝外胆管结石多发生于胆总管下段,患者常会合并有胆道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出现烦躁、谵语或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和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表现,甚至因循环衰竭而死亡。胆总管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并延伸进入胰腺头的背外侧,解剖结构较复杂,同时超声检查易受肠腔内气体的干扰而显示不清晰,因此会导致诊断困难。经超声检查医师的不断探索,通过掌握运用相关检查技巧可显著提高腹部超声检查对于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检出率。1、一般资料抽取的78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黄疸;既往有胆石症病史者39例,病史7天.12年。2、检查方法采用探头频率为2.5.5MHz的腹部超声诊断仪,嘱患者检查前最后一餐忌吃易产气食物,禁食禁水至少8小时并排便后进行检查。分别取患者双腿弯曲平卧位、腰腿伸直左侧卧位、胸膝位停留20.30min后平卧位进行探头适当加压扫查,并配合交替沿胆管纵切、横切和斜切的不断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重复扫查,必要时肠道准备后复查,对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腹部超声未探及结石者可采用超声造影成像检查。3、检查结果以发现强回声光团或光条,伴有声影,可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为诊断标准,78例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者76例,漏诊2例Vater壶腹小结石(经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准确率为97.4%。4、讨论4.1胆总管下段结石经腹部超声检查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分析:(1)胆总管下段区域解剖结构复杂,胆总管下段管腔较细,走形较弯曲。(2)肠道内气体及残留物的干扰。(3)结石位置较深,腹部超声探头频率较低,使得声束不能垂直投射而缺乏声影,不易与肿瘤等其他病变进行鉴别。(4)结石体积较小,尤其是位于Vater壶腹的小结石,不易显示。4.2胆总管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技巧分析:腹部超声以其独特的优势一直作为胆道系统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经传统的普通方法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正确检出率仅为59%。近年来,随着超声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发现只要熟练掌握综合型的操作技巧,能够显著提高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检出率。其技巧可概括如下:(1)操作者要充分掌握胆道系统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熟悉胆道的走形、毗邻关系及其常见变异等。(2)检查前要求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清空肠道,防止肠气及残留物的干扰。(3)在进行腹部各切面扫查时要适当、适时、适度的加压探头,并嘱患者配合以呼吸,尽量减少肠气的干扰。(4)适当的变换患者的体位进行全面扫查,有利于清晰显示胆总管,更有利于发现体积较小的结石。(5)对于肥胖患者,不能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和壶腹部时,可让患者饮水约500ml后取右侧卧位,并将探头与脊柱呈100~300角进行自上而下追踪扫查。(6)对于胆总管合并有病理性异常梗阻的患者,可在检查前1小时进食油煎鸡蛋或巧克力,促进胆汁排泄以充盈并扩张胆管,有利于发现结石。(7)对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胆道系统结石的患者,在重复、全面腹部超声扫查后仍未探及结石者不能轻易排除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可考虑进行超声造影成像检查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腹部超声检查作为胆总管下段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方便、实用、无创、安全、可重复等优势;操作者充分做好检查前各项准备,熟练掌握胆道解剖知识和在检查过程中适时改变患者体位等操作技巧,可显著提高腹部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1]黄岩,戴洁,陈松旺.胆总管结石的彩色超声和MRCP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3(16):2538.2539.[2]郭梦安,汤旭涛.胆总管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技巧[J].医学临床研究,2011年12月第28卷第12期:2348.[3]徐金娟,王娟,孙著亮.胆总管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技巧探讨[J].医药前沿,2013年1月: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