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与脑出血疾病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气象条件与脑出血疾病的关系

田淑梅1陈少勇2

田淑梅1陈少勇2(通讯作者)

(1白银区强湾乡卫生院730900)

(2白银市气象局730900)

【摘要】脑出血的发病存在着明显人群结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防治重点在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60—70岁的人群是高发年龄段;季节差异:秋冬季高发期,夏季低发期;不利气象条件是诱发脑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大时发病率高,气压低、气温高时发病率低。

【关键词】脑出血人群结构季节特点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020-02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其成因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生理病理状况等,气象条件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短时间内颅内血管不能适应如此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出现血压的波动,最终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因此研究脑出血的发病季节及气象条件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对减少或延缓脑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脑出血疾病。

1脑出血发病的年龄结构

根据白银区某医院186例脑出血首次发病患者,统计结果: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62岁。50岁以上患者占80%,按10年差距分组统计,其中60~70岁比例最高占36%,其次70~80岁占23%,50~60岁占19%(图1)。

男性所占比例较高为54%,女性占46%,男性高出女性8%,这可能与男性中抽烟、喝酒者居多有关系。

2脑出血发病的季节分布特点

脑出血的发病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统计结果:全年均有发病,但以秋季发病最高为56例,占30%,冬季次之占29%,春季占23%,夏季最低占19%。各月中以10月、11月和1月发病率最高,发病率21%~22%;其次2月17%,12月16%,7月发病率最低为7%,其余各月12%~15%;这与上海、江苏、安徽、福建、黑龙江、山东、天津冬季发病率最高的情况略有差异[1-7]。与广东、河南、陕西发病人数在秋冬季节最多,夏季最少的结论基本一致[8-10]。

3脑出血发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3.1气压与脑出血

白银区秋季气压最高、其次是冬季,春季和夏季气压最低,秋、冬季比夏季气压高6~8百帕,表明气压高发病率高,气压低发病率低。这与其它地方的研究结果一致。

白银区月平均气压与发病率的线性关系较好:

y=0.5773x-469.6(1)

R=0.88(通过α=0.001信度检验)

月平均气压增加1百帕,发病率增加0.6%;但气压与发病率的非线性关系更好:

y=0.0163x3-40.324x2+33326x-9E+06(2)

R=0.93(通过α=0.001信度检验)

从图2a可以看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虽然随着气压增高发病率也增高,但在气压变化的不同阶段,发病率的变化不均匀,气压较低或较高的时候,发病率较敏感,而气压大致在823hPa~827hPa之间变化时,发病率变化不大。

3.2气温与脑出血

白银区冬季气温最低,夏季气温最高,秋季低于春季。常年冬季-4.3℃,秋季8.7℃,春季10.2℃,夏季20.9℃,统计186天脑出血发病日平均气温,其季节分布趋势与常年基本一致。因此气温低发病率高,气温高发病率低,特别是气温骤降时容易发病,降温幅度越大,发生的几率越高,这是因为骤然变化的寒冷刺激机体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全身小动脉痉挛收缩,血压急剧升高,使硬化脆弱的脑血管受到较强的压力冲击后,破裂出血,造成脑出血[11]。气温与发病率的线性关系较好:

y=-0.1634x+9.8959(3)

R=0.70(通过α=0.02信度检验)

即发病率随着气温降低而增加。月平均气温降低1℃,发病率增加0.16个百分点。但气温与发病率的非线性关系更好:

y=-0.0005x3+0.006x2-0.0567x+9.5931(4)

R=0.78(通过α=0.01信度检验)

从图2b中可以看到,从夏季到秋季的降温阶段(>10℃),发病率的变化比较敏感,随月平均气温降低,发病率增加较快。

3.3湿度与脑出血

白银区秋季相对湿度最高为55%,其次冬季较高为52%,夏季49%,春季最小为38%.因此,湿度大发病率高。这与湖北、黑龙江、天津脑出血在湿度较小时发病率高相反[12]。与江苏徐州的结论一致。发病率与月平均湿度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但有较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y=-0.0016x3+0.218x2-9.4691x+139.69(5)

R=0.50(通过α=0.1信度检验)

4小结与建议

以上研究表明脑出血的发病男性高于女性,建议戒烟限酒;脑出血的防治重点在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60—70岁的人群是高发年龄段,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做好血压监控工作;脑出血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冬季发病高,夏季发病低;不良气象条件是脑出血发病或死亡的诱发因素。了解脑出血发病的季节分布特点及不同气象要素对脑出血的影响,可以趋利避害,延缓或减轻脑出血的发病。脑出血的发病对社会、家庭付出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对个人常常是致命的。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遵循科学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合理膳食,提倡少盐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锻炼等,以便有效地防控脑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葛敏,董淑丽.社区脑出血首发病例发病与死亡分析.河北医学,2004,10(8):720~723.

[2]张嘉余.脑出血的发病与气象变化的关系.江苏医药,1994,20(5):257

[3]高小平.脑出血发病时间特征分析.安徽医学,2000,6(5):384.

[4]何新飚,赵伟,任铁生等.脑出血发病时间的季节周期性和日变化规律.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6):250~251.

[5]吕伟,王兰飞,李淑萍.老年人脑出血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黑龙江气象2000,1:142.

[6]李卫,邢成名,周晓彬.气象因素对青岛市居民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7):500~504.

[7]王凤楼.脑出血与气象关系探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3(1):8.

[8]陈现红,王鲁宁,陆兵勋等.季节因素与高血压脑出血关系的研究.临床荟萃,2007,22(20):1448~1450.

[9]卢革新.气候因素对濮阳市农村地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中外医疗,2009,1:1~2.王德润.脑出血142例发病时间探讨.中医研究,2001,14(2):11~12.

[10]蔡影冰,姜兆海.用圆形分布法对脑出血发病季节规律的分析及探讨.中国医院统计.1999,6(2):90.

[11]蒋泽先,王其先,王霞等.气候与健康.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12:29~30.

[12]任传成,叶天雄,范华燕等.动态气象变化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5(3):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