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教师在反思中快速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让青年教师在反思中快速成长

范军张玉娥

范军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王庄小学733000;张玉娥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733000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与人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由单纯的“教书匠”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规模不大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到底如何进行日常教学研究,这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纵观各学校,目前不少教师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甚至是学校的教学能手,但说起教学研究,常显得不自信。认为自己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无法也没有能力从事科研活动,感觉不能胜任科研的要求。更多的教师,一谈起教学研究,马上端起个架子,看似一本正经搞科研,其实不外乎剪切拼凑,好多东西都是陈词滥调、拾人牙慧,不能结合工作实际,没有一点效果。

如何引导教师开展真正的、对工作有益的教学研究,这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为此也开展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我认为,教师即使不用专家的科研标准来要求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每天的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工作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每天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解决的过程,就是在做教育科研工作。试问,专家能做我们这样的教育科研吗?大概是不能的。而一线教师,恰恰是这些问题最为恰当的解答者。

近年来,为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教学反思研究,我们提倡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行动研究。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促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校长撰写校长工作手记;要求班主任写班主任工作日记;要求青年教师撰写教学工作手记。教师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着,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把这些情况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自己在遇到问题时的想法,还可以记录在处理问题时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的效果等。只要每天坚持,不仅可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记录自己作为老师的成长历程,促进自己快速成长。

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定期的回顾和反思日常教育教学情景。而在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问题的认识,以及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地加强。在日志中,展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在他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的时候,他也就是在梳理自身的教育行为,有意识地表达自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撰写教育教学日志,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记载,也是一个整理工作思路、使思想逐步清晰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杜绝教育教学研究中存在的好高骛远和假、大、空现象,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实际,注重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假以时日,一线的教师完全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的行家里手、成为教学智慧的拥有者。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是“反思”,“三”就是多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时刻剖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意在教育学生须每日三思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道德修养和学识。

教育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反思是教师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自己独立反思,有时的确会模糊不清,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积淀,很有可能产生“模糊”的反思现象,这时最好请同行或专家集体诊断,求得更完整的反思。

多年来,这样的探索和实践不仅能使校长、班主任和教师直观、具体的总结教育管理、育人工作、课堂教学中的长处,检查和记录日常工作中的疏漏,发现育人方法或教学手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了教学方法和育人手段,丰富了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分析、反思和整理,使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避免了育人工作和日常教学的盲目性,从而促进育人和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进教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真谛应该是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正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目标迈进。这一做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针对这一做法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反思的重点、注重反思的内容,讲究反思的形式明确反思的目标和方向,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并能对其他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