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探究

邱惠芬

邱惠芬(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统计学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9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197例临床、病理资料,探究预后相关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宫颈附件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均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密切相关;且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预后与多种高危因素相关;临床应当根据病人病情差异,系统评价预后相关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预后预后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子宫内膜癌早期确诊患者约占总例数76%,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而中晚期患者预后不佳,死亡率较高[2]。正确识别预后高危因素,准确评价预后,使高危患者得到有针对性治疗已成为降低术后复发率患者得到有针对性治疗已成为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9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197例临床、病理资料,探讨预后相关因素,现报到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为49.6岁;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42例,糖尿病33例,不育18例,肿瘤家族史23例;术前刮宫及宫腔镜初步确定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等。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7个月-5年。

1.2研究方法

整理我院1995年1月-2004年9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197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年龄、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宫颈附件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等因素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组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因素与预后

全部患者中大于50岁患者151例,小于等于50岁患者46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84.3%,85.1%,后者与前者比较,P=0.7556,多因素分析P=0.1311。

2.2FIGO病理分期因素与预后

全部患者中FIGO分期Ⅰa与Ⅰb期患者89例,Ⅰc期患者34例,Ⅱ期患者23例,Ⅲ期患者51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84.5%,75.2%,61.0%;Ⅰc期,Ⅱ期,Ⅲ期患者分别与Ⅰa与Ⅰb期患者比较,P值为0.0214,0.0295,0.0000;多因素分析P=0.0317。

2.3肿瘤浸润程度因素与预后

全部患者中浅肌层浸润患者133例,深肌层浸润患者45例,浆膜层浸润患者17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72.3%,18.1%;深肌层浸润与浆膜层浸润患者分别与浅肌层浸润患者比较,P值为0.0000,0.0000;多因素分析P=0.0216。

2.4病理分级因素与预后

全部患者中病理分级Ⅰ级患者78例,Ⅱ级患者81例,Ⅲ期患者38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82.7%,50.9%;Ⅱ级,Ⅲ级患者分别与Ⅰ级患者比较,P值为0.0032,0.0000;多因素分析P=0.0299。

2.5组织学类型因素与预后

全部患者中腺癌患者152例,腺鳞癌、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患者4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1.1%,65.4%;后者与前者比较,P=0.0081;多因素分析P=0.2174。

2.6宫颈、附件浸润因素与预后

全部患者中无宫颈、附件浸润患者143例,有宫颈、附件浸润患者54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29.8%;后者与前者比较,P=0.0000;多因素分析P=0.4391。

2.7淋巴结转移因素与预后

全部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64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33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46.8%;后者与前者比较,P=0.0000;多因素分析P=0.0355。

2.8手术切除范围因素与预后

全部患者行进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61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136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86.5%;后者与前者比较,P=0.0000;多因素分析P=0.0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宫颈附件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均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密切相关;且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独立相关因素,与Yalman等人的报道相似,但排除年龄因素对于预后的影响,这可能是与本次研究中不同年龄分组患者病理分期,分级及组织学类型等高危因素无差别有关;病理分期越晚患者5年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与张丽敦报道一致;同时肿瘤病理分级,肌层及宫颈浸润可以认为是肿瘤内在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故其在子宫内膜癌预后多因素分析中均为独立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正确术后辅助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预后与多种高危因素相关;临床应当根据病人病情差异,系统评价预后相关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白晓红,糜若然.66例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6(4):440-441.

[2]史俊巧,田花敏.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