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场地机动车安全管理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市政工程施工场地机动车安全管理与建议

王婷燕

王婷燕

中潮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安阳456550

摘要:在市政工程施工场地内有多种专用机动车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与规定,在施工场地内容易存在各类安全事故,进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发生严重安全事故.针对车辆的特性出发,并结合现有的一些规定,提出安全管理的建议,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机动车辆;监管;安全

引言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飙升,使得建筑机械逐渐替代劳动力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施工手段之一。

1施工场地内的机动车分类及特点

1.1施工机动车的分类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比较常用的场内机动车范围主要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等五种。

(1)挖掘机械分为单斗挖掘机和多斗挖掘机两类。

(2)铲土运输机械主要有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平地机、翻斗车、叉车及平板车等。

(3)压实机械主要有压路机、夯实机等。

(4)混凝土机械主要有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等。

(5)路面机械主要有摊铺机、撒布机、铣刨机等。

1.2机动车辆的特点分析

(1)作业环境条件恶劣施工现场大多是在露天作业,场内机动车容易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大气、烟灰、粉尘的影响和侵蚀,对车辆的正常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2)负荷均衡性差场内机动车特别是土方机械在施工作业时,一般都是在高低不平的施工现场进行负荷作业,容易导致部分零部件的磨损加快,导致其疲劳运行,产生机件变形形成不稳定的结构状态。(3)搬迁、装拆频繁场内机动车频繁流转于仓库和不同的施工现场之间,容易受到颠簸,影响设备的精度,磨损较快。在频繁地搬迁、装拆过程中,机动车上有些用橡胶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零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温度的浸染,会逐渐产生老化现象,使得强度大幅度下降,质地变脆或开裂,极易破损甚至失效。(4)管理维护状况差施工现场普遍比较重视大型机械的管理,但是对于场内机动车辆的管理,常常由于使用周期短、转场频繁的原因,简化甚至忽视了对其进行进场验收、日常保养与维护等手续,使得机械无法保持良好的性能,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施工场地内机动车事故原因分析

2.1直接原因

导致场内机动车辆事故频发的影响因素众多,且每个因素都会对事故带来不同的程度的影响。一般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因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导致的,还有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共同导致的事故。场内机动车施工现场和其他机械设备一样,最主要的就是要由人来操作,因此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安全素质及职业素养是影响机动车安全使用的最主要的因素。通过事故分析,施工现场常见的一些在场内机动车使用上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无证上岗、缺乏安全意识及专业技能不足。

2.2间接原因

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从管理方面来分析,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其在安全管理方面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缺位,包括对人员的管理,对机械的管理和对环境的管理三个方面。事故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对国家的安全规定、行业的安全标准、作业的安全规程和现场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

3施工场地内机动车辆安全监管的建议

3.1明确监管责任主体

目前,由于施工场内机动车的安全监管主体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造成管理上比较尴尬的现状,处于一种“人人可管”可实际上“无人在管”的状态。场内机动车作为施工现场的一个重大危险源,目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各类人身伤害事故和财产经济损失。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依法对行政区域内受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作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由安全质量监督站对施工现场机动车辆进行安全监管责无旁贷。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明确场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监管部门。只有明确监管责任主体,才能避免在监管上出现各部门互相推卸责任导致无人监管的现象。

3.2完善场内机动车辆监管的法律体系

完善施工场内机动车辆的法律规范使得场内机动车辆的监管形式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法制性,各部门、行业必须严格的依法行事。目前,施工场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监管法制建设无法与其他方面的行政法律相比较,其还处于初级法制建设阶段,法律体系不健全,现行的相关法律对其的管理内容不匹配,这严重的影响了安全监管机构的执行力度、执法效力及效果,规章制度的狭隘与制定不齐全,致使建筑施工场内机动车辆的监管在法律层面上职责界限模糊,相关的法律责任难以有效的落实。因此,目前制定出体系完善、内容配套、责任明确的法律规范是管理建筑施工场内机动车辆的当务之急与根本手段。

3.3加强人员管理

(1)统一作业人员证书管理众所周知,场内机动车作为特种设备需要持证上岗。但是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将场内机动车辆的操作人员纳入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范畴。目前市场上的场内机动车辆驾驶证的培训与颁发机构并未统一,证书五花八门。有的在用安监局系统发出的特种作业证,有的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自行培训发证,还有的是机械检测机构培训发证,更有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是自行进行培训发证。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教材不统一,考核不规范等,导致人员有证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不能掌握,施工作业时容易引发各类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2)提高安全意识太多的机动车辆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的,这种淡薄的安全意识与日常的管理联系紧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安全教育,宣传、讲解危险行为能够引发的事故类型及伤害程度,从而使得操作人员从行为乃至思想上认同其忽略的行为所存在的危险性,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从进场前安全培训、加强场内监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加大危险操作处罚力度等方面进行,力保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避免或减少事故的产生。(3)增加维护保养技能建议在场内机动车辆作业人员培训时适当增加车辆的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内容,使得作业人员在拥有此项技能后,能更全面地了解机动车辆的性能特征,更专业地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及早发现问题,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安全隐患,进而降低因机械性能导致的事故发生。

3.4加强场内机动车管理

作为场内机动车辆监管体系中重要的监督管理部分,管理监督将从完善施工企业日常管理及加强监管机构监管两个方面着手。在完善施工企业日常管理中分为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档案以及完善验收资料三个方向,而加强监管机构监督则细分为监管机构管理与检测机构监管两个手段,以完善场内机动车辆的监督管理体系。

结语

建筑施工现场的场内机动车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属于施工现场的一个重大危险源,其安全管理需要引起我们广大市政工程施工各相关方管理人员的重视与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文卉.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究[J].居业,2017(8):165-166.

[2]王静.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218.

[3]陈合飞.基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