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理念感受深无边光景一时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国培理念感受深无边光景一时新

孙越青

——2010年小学语文“国培计划”培训感受

孙越青(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中心校演武学校山西晋中030600)

金秋十月,落叶翩翩,一份迷人,也寄来一份意外。2010年10月18日承学校领导的委派参加了“国培计划”这次培训。说实话,培训伊始,那真是一头的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模块的学习既没有头绪,更没有门道。一个字“愁”!但随着学习的渐行渐入,我却被国培所折射出来的魅力所深深打动,深深地吸引了。一天的工作之余,每晚静下心来的案前学习成了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当然家里的电脑也成了我的心灵飞翔的窗口,透过这扇窗,我沐浴于教育的前端理念,陶醉于名家的深刻解读,置身于精彩的课堂实录,畅谈于同行的真情流露,成长于国培的人文设计。时间总是在流逝中积淀些许感慨,抑或喜于得悲于失,抑或一路拾华一心遗憾。近两个月的培训即将接近尾声,终于把九个模块所有的作业也都提交了,等待成绩之余,心头更多的是按捺不住的国培带给我的所感所悟,纷杂的思绪在笔下跳跃着,迸放着……

教师角色:在不断超越自我中走向成功(模块一:郑国民教授讲座)

随着新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全面启动,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也应时而生,但无论何种定位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我们教师的工作正是为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因此,教师必须从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行为方面,特别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挑战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使出教学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的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那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所以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由学生唱主角,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好的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角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应做到:

1.组织不控制

教师是课堂上的组织者,确切的说是服务者。要做到: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是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三是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四是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

2.指导不代替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着眼点放在引导激发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的问题上,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或实例促使学生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指引学生主动探索,将原来以视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学习方式。

3.参与不暗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作为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教师的独断专行。

4.促进不越位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表扬敢于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思考的学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一切活动都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教师评价:在不断激励改进中促进发展(模块七:教学评价)

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这正是新课改体制下的评价目的。谈到评价,语文学习评价的新举措——“档案袋评价”我十分欣赏。它可以分:学生阅读能力档案袋,学生写作能力档案袋,学生综合能力档案袋等。这种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课改成功的必经之路,但这毕竟是新课改评价的新生产物,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应抱定教育改革的宗旨,以发展为目标,迎难而上,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如果想等待所有条件成熟了再行动,就会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反思已往自己的工作,总结经验与教训,结合本地、本校的情况,以发展为目的,大胆尝试,勇创佳绩。

教师反思: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提升拓展(模块八:教学反思技能)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和反思的教师。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己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过程的先后进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性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后的反思是最易被忽视的却又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方面的成败得失,拓展。

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把在教学中的体会、认识、生动鲜活的教学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及时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教师素养:在不断成长历练中升华魅力(模块九:教师语文修养与专业发展)

师爱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所以,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富于平等和民主精神的教师。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当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人的发展。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教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教师要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一个标志,在教学情况瞬息万变的今天,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这是关系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关系到教育能否实现“素质教育”转向的现实问题。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地去努力达成。作为一名教师,还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学生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会把教师当做百科全书。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人生的信条。

总之,这段“国培计划”的学习之旅让我受益匪浅,获益终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把把开启智慧心门的钥匙是我生命岁月的一簇簇风华。“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是我矢志不移的追求,心系一份执着,让飞扬的心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