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期剥离的诊断与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胎盘早期剥离的诊断与处理

卢春茹

卢春茹(绥化市第一医院152000)

【中图分类号】R71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215-02

【摘要】目的讨论胎盘早期剥离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及时进行处理。结论轻度胎盘早剥,胎儿不成熟时,可选择期待疗法。选择期待疗法后,对母儿要严密监护,包括超声监测胎盘早剥面积有无增大,胎儿有无宫内发育迟缓,做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监测。如阴道出血增多或胎儿成熟应立即终止妊娠。

【关键词】胎盘早期剥离诊断处理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胎儿娩出前,附着于正常位置的胎盘因某种原因,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prema-tureseparationofp1acenta)为妊娠晚期的一种并发症。常常起病急,进展快,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子生命。

一、类型

按出血方式与程度可分%下三种。

1.隐性型(或称内出血型)胎盘多以中央剥离,形成胎盘后血肿,胎先露如占满子宫下部,血液不能外流,血肿不断扩大及其产生的压力,使积血向子宫肌壁渗入,宫壁肌层中血管亦被撕裂,造成子宫肌壁血液浸渍与水肿,严重者子宫浆膜下出现瘀斑,子宫失去收缩及缩复力,称子宫胎盘卒中(uterop1acenta1apop1exy)此种宫内出血易并发DIC。

2.显性型(或称外出血型)胎盘自边缘剥离出血后流向体外,临床上一般发现较早。

3.混合型胎盘后血肿,一部分突破胎盘边缘沿宫壁流向体外,临床上多见此种类型。

二、病因病理

1.血管病变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使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到底蜕膜层形成血肿,而引起胎盘从宫壁剥离。

2.宫内压力突然降低羊水过多破膜时,使羊水大量急速流出;双胎第1胎儿娩出过快,子宫腔内压力急剧下降,子宫突然收缩,而使胎盘从子宫壁剥离。

3.外伤腹部受挤压,直接撞击或踢打皆可引起胎盘血管震裂;勉强行外倒转术,也可发生。

4.其他脐带过短或绕颈、缠身,胎头下降时过度牵拉脐带。还有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如妊娠晚期,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妊娠的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床充血怒张,还有精神状态的突然改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使末梢血管收缩,内脏充血,亦可使蜕膜血管出血。均可引起胎盘早期剥离。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询问发病时间及有关影响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肾炎、慢性高血压、外伤等病史。

2.腹痛多为突发性腹部剧痛,而后持续性腹痛,病人难以忍受,严重时伴有休克。

3.阴道流血有痛性阴道流血,常伴有急性或进行性贫血,如阴道流血不多,而贫血严重甚至并发休克者,表示内出血严重。

4.腹部体征压痛,子宫增大,强直性宫缩有如板状。胎位摸不清,胎心迅速改变,由快而慢乃至消失。

5.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胎盘早期剥离体征典型,根据临床检查即可确诊,如临床表现不严重,检查不能确诊者可做超声检查。超声波图像有下列表现:①胎盘后有血肿时,胎盘与子宫壁间出现液性暗区,暗区常不只一处,界限不清楚;②胎盘显示增厚;③绒毛板向羊膜腔突出;④后壁胎盘早剥时,胎儿多靠近子宫前壁;⑤偶尔可见子宫内回声反射增多,可能因羊水浑浊所致。

(2)实验室检查:主要了解病人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状态;做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检查;必要时做尿常规检查了解肾脏情况。

胎盘剥离后,损坏的胎盘和蜕膜组织可产生大量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并发DIC;大量失血和休克时间过长,引起双侧肾上腺皮质或肾小管缺血、坏死,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故及早诊断处理,对减少并发症有极其重要意义。

四、鉴别诊断

轻型胎盘早期剥离症状不典型,诊断往往较困难。可通过病史、症状、临床检查与前置胎盘鉴别。重型胎盘早期剥离应与子宫破裂等鉴别。

五、预防

预防极为重要,积极处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禁粗暴的产科操作,避免外伤,做好双胎及羊水过多的产时处理。

六、处理

(一)轻度胎盘早剥

1.轻度胎盘早剥,胎儿不成熟时,可选择期待疗法。选择期待疗法后,对母儿要严密监护,包括超声监测胎盘早剥面积有无增大,胎儿有无宫内发育迟缓,做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监测。如阴道出血增多或胎儿成熟应立即终止妊娠。

2.轻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成熟,应立即终止妊娠。

(二)中度及重度胎盘早剥

一旦确诊,应积极处理。

1.抢救休克,改善病人一般情况。积极输血,纠正失血,以输新鲜血为好,可补充凝血因子。密切监测胎儿状况。

2.立即终止妊娠,只有终止妊娠才能止血,挽救母亲,并有希望抢救婴儿。

(1)立即人工破水,羊水流出后可减轻官腔压力,使胎盘不继续剥离,减少凝血因子继续进入母血循环,减少子宫卒中的机会。

(2)分娩方式

①剖宫产术:初产妇、胎儿窘迫而宫颈条件不成熟者;严重胎盘早剥,胎儿尚存活者;出血严重危及母亲生命者,胎儿虽死也行剖宫产术。术中如发现子宫卒中,血液不凝,宫缩乏力时,应用宫缩药与输新鲜血等保守治疗大多能好转。如经上述处理仍无好转,则应在输新鲜血的情况下行子宫切除术。

②阴道分娩:初产妇或经产妇宫口已开大,胎儿已死,没有严重并发症者,可人工破膜后加缩宫素静脉滴注以缩短产程。

3.防止产后出血,分娩后及时使用宫缩药如缩宫素10U或麦角新碱0.2mg,子宫底部或静脉注射。

4.止、凝血功能障碍

(1)用新鲜血补充失血。

(2)有DIC或低纤维蛋白原症时可用冰冻新鲜血浆或纤维蛋白原2~4g溶于注射用水100m1中静脉滴注,补充丢失的凝血因子。

(3)血小板低时可补充血小板。一般分娩后24h凝血因子逐渐恢复正常,2~4d血小板恢复正常。

(4)可用肝素(12.5mg)静脉滴注治疗。

5.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失血过多、休克时间过长及DIC均影响肾血流量,致双侧肾皮质或肾小管坏死,临床上要密切注意病人尿量及肾功能变化。

参考文献

[1]王玉萍,于耕.胎盘早剥3例误诊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年01期.

[2]李凤云,商长海.113例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诊断及处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