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研制微创手术器械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随访55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自行研制微创手术器械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随访55例报告)

刘凯1李加龙1杨亚红1高发鹏1戴宇1孙志

(1黑龙江省医院骨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哈尔滨高新医院骨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手术植骨器械,主要是应用以中心与偏心磨钻的设计,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此器械治疗,以弥补以往微创手术单纯钻孔减压病灶清除不到位,植骨不易成活的缺点。方法:对62例病人(均为单侧FicatⅡ期61例、Ⅲ期1例早期),用小切口3cm左右、髓心减压、扩大磨除病灶,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采用植骨的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灶清除及植骨充填效果满意。随访患者55例,术后植骨区情况,其中术后2个月有部分植骨成活,术后3个月有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53例完全骨性愈合。其中因过早负重2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塌陷,但无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增高主要是疼痛的减轻及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结论:对FicatⅡ期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可使修复坏死的股骨头,对Ⅲ期早期有轻度塌陷的可在植骨同时腾起塌陷的部位;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心磨钻;偏心磨钻;微创扩大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129-0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是骨坏死的一种,对ONFH诊疗的关键就要早期发现、尽早治疗。髓芯减压术因其操作简单,创伤性小,疼痛缓解症状明显,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髓心减压的钻孔一般直径在10mm左右,清除坏死灶不到位,受区血运不恢复,所以各种植骨成活率都不高。我们从2005年开始采用自行研制的手术器械(获两项国家专利),用中心磨钻和偏心磨钻、扩大磨除病灶、植骨手术。

1.临床资料

本组股骨头62个,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18~62岁,平均48岁;随访55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经X线、CT、MRI进行检查,MRI片主要以不同范围的低密度信号区显示。除仅1例Ⅲ期早期以外,均为FicatⅡ期。减压后当天疼痛即有所缓解,术后2至4天髋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2周后疼痛消失。术后第48小时,可进行离床非负重的活动。第8至12周后,患肢部分负重。CT确认骨愈合后可以不用扶拐负重活动。

2.方法

2.1器械设计

该套设备由硬质不锈钢所制成,包括环锯(长度为150mm;壁厚为1.5mm);内径为7mm,8mm,9mm,10mm六种。磨头由合金材料制成,分为偏心磨头、中心磨头,磨头分为3mm,4mm,5mm,6mm,7mm,8mm;杆的长度为150mm,直径为3mm。

2.2手术方法

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体位为仰卧位,患侧垫高15°。

切口取股骨大转子外侧下方约3cm,将部分骨性大转子显露。透视下,钻入1枚克氏针到达至股骨头坏死区载,沿导针,用环锯(直径10mm)钻入股骨头坏死区,对病灶范围进行磨钻扩大,磨至软骨下5mm的坏死骨,对坏死病灶和周围硬化带进行清除。进行创面冲洗,将钻出的股正常骨质填入骨缺损处,应用异体骨对剩余部分进壬充填,关闭切口。

3.结果

以X线片及CT检查为主:术后当时病灶清除和植骨充填效果满意62例;植骨区情况:术后2个月有部分植骨成活;术后3个月有骨性愈合55例;术后6个月完全骨性愈合53例。其中因过早负重2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塌陷,但无髋关节疼痛。

对患者术后进行Harris评分:优为评分大于90分,良好为80~89分,可为70~79分,手术失败为小于70分以下,或已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本研究中对患者术前评分为52~74分,平均评分64分。术后随访时评分结果为62~90分,平均评分82分。评分结果增高主要是疼痛的减轻及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

4.讨论

ONFH是骨科常见的髋部疾病,由于多种原因破坏了股骨头血液供应,致使缺血、变性、坏死[1]。Wikes等人认为骨骼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腔室。骨皮质是腔室的坚硬外壳。增加骨的内部压力以压缩内部血管壁,这阻碍了静脉回流,形成恶性循环并引起局部缺血和坏死。降低骨内压力,理论上可以缓解或逆转骨坏死的病理过程[2]。

髓蕊减压(CD)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股骨头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其机理如下:(1)通过吃饭骨皮质进行钻孔,减轻骨内压,改善骨微循环。(2)CD钻孔可有利于对髓腔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产生刺激,同时同股骨外转子间区的血管供血丰富的血管进行相交通[3]。(3)结合本器械设计中的中心磨钻和偏心磨钻的应用,扩大和去除坏死病灶,骨移植,从而恢复局部血供,重塑骨结构[4]。(4)将供应股骨头的营养动脉痉挛解除,我们相信可以在植入的松质骨区域之间提供血液运输和血管再生成而到达植骨病灶区域,以促进病变的愈合[5]。

在手术前进行X射线和CT检查以确定坏死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及,选用配套的磨头进行判断。磨削的球体的直径范围为20至28毫米。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病灶和周围硬化区,骨移植,并阻止疾病的持续发展。对于具有FicatII期的患者,可以修复坏死的股骨头,并且可以对早期III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康复[6]。早期的轻度塌陷的部分可以与骨移植同时将塌陷部分腾起。也可以使用骨移植物为带血管蒂的骨块进行植骨来支撑[7]。

【参考文献】

[1]姚健.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23(4):206-208.

[2]朱新亚,刘文亚.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4):251-252.

[3]邢志军,张欣.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任安.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研究简况[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199.

[5]宋渊,李盛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6,05:13.

[6]齐振熙,陈磊.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4316.

[7]王岩,朱盛修,赵德伟.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1995,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