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之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之浅见

庄梅芹李爱卿

庄梅芹山东省昌邑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261300;李爱卿山东省昌邑市饮马中心小学26130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克服应试教育强制灌输造成的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和兴趣、产生厌学及放弃心理的弊端。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教学方法不尽人意,缺乏趣味性,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精心设计每一堂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案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一堂课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使课题教学具有一定的诱惑性,课程教学是一幅有血有肉、丰富感人的画卷,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影视、图画、故事等,使学生感到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同时又能体现教学目标和难点、重点。

二、趣味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好的课堂引入能使学生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得知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如果从讲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这是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大多数心理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课程的特点,多方采取历史图片、影视、歌曲、实验等手段作为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导入新课无论用哪种方法,教师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故事典故等导入新课,一定要注意其真实性和生动性,切忌长篇拖沓、喧宾夺主,更不能哗众取宠、为吸引学生而讲一些与课文无关的故事和典故,主要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切记时间不要太长。

三、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协调好课堂气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责任为学生学习创设和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把学生组织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可以促进教与学的正常进行,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师应善于用愉快的语言和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协调好课堂气氛,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相反,拘谨而刻板、冷淡而紧张的气氛会使学生厌烦,产生不利于学习的情绪。

教学生要给心不要给脸,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愉快教学和情感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高兴地学、轻松地学,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曾有学生这样描述过一位严肃的老师:“他每天总是板着脸,很难看到他的一丝笑容,渐渐地我就不喜欢听他的课,不愿意上他的课,甚至有时候逃课……”因此,我们不难体会到,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学多么重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能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求得知识。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用亲切的语言、温和的态度启发学生,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对,也应予以其他方面的鼓励。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让学生感到学习虽苦但又充满乐趣,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随之提高。

如教学《新中国的成立》,我课前准备了:1.七届二中全会、国旗、国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把资料归类保存在博客里。2.自制聊天场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2)《歌唱祖国》。再如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清明上河图》投影出来,比看课文的图片效果要好得多。

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方面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可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学生认识的能力和水平。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少,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引导到“多读书,读好书”上。卡耐基说:“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实现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身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把历史课讲深、讲透、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