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 1

速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王丽娜

王丽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心内二科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205-01

射频消融术(RFCA)是经皮穿刺送入心导管,射频电流产生热能经导管消融,使心肌细胞凝固性坏死而打断心肌异常通路,以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新兴的介入性治疗技术。目前,RFCA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我院2008年7月~2009年10月对38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护理工作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对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护理加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4~75岁;并发高血压8例,冠心病3例,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结双径路18例,左间隔旁道3例,左室游离壁旁道1例,后右间隔旁道1例,右室游离壁旁道1例。

1.2方法

局麻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穿刺右股静脉放置希氏束和右心室电极,确定心动过速类型,标测靶点位置,放电消融。射频电能(20~55)W,持续放电时间(30~120)s,消融成功后观察20min,重复电生理检查,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若不再诱发心动过速,拔除电极导管,压迫包扎穿刺点。

1.3临床护理

1.3.1术前准备①术前24h行双侧腹股沟部及左右侧颈肩部皮肤表皮备皮,并做好抗生素皮试。术前3h禁食。术前建立静脉通道,以方便术中用药,术前完成常规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肝炎、梅毒、艾滋等传染病血清学检查,描记术前心电图。②RFCA的知识宣教:做好心理疏导,准确详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心理状况有针性地介绍目前国内外及我院的先进技术、手术方法及手术者。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性质、方式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消除思想顾虑及紧张心理,必要时术前30min给予安定10mg肌注。请已做过该治疗的患者介绍体会,消除其因知识缺乏而导致的紧张心理,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③备齐手术需要的物品、药品及抢救物品、药品。

1.3.2术中护理①术中心理疏导。护士应鼓励安慰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其紧张与不适。②加强术中监护。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痛胸闷、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奇脉、心音低等心包填塞表现。在发放射频电波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严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③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左下肢输液,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准确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1.3.3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心电监护24h,2h内每15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以后每30~60min监测1次;每日测体温4次,连续3d;每日描记心电图1次,连续3~5d;密切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及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②拔管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拔管前备好多巴胺、阿托品,将血压监测调为2~5min1次,然后拔除动、静脉内的鞘管压迫止血,按压力度以既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又不出血为宜。38例中有2例在压迫止血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出冷汗等迷走神经兴奋表现,立即遵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给予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减轻按压力度,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经上述处理,患者心率、血压迅速恢复正常。③伤口出血和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拔管后局部按压静脉穿刺点5~10min、动脉穿刺点20min,沙袋压迫2~6h,手术肢体制动6~24h,患者平卧12~24h。6h后鼓励患者术侧肢体左右移动,小腿自由屈伸或向健侧卧位,以防肢体麻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拔管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嘱患者勿用手触摸穿刺处。④栓塞的预防。术中用肝素水冲洗鞘管,遵医嘱使用肝素,术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⑤排尿的护理。由于排尿方式的改变,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尿潴留,使用诱尿术无效,予以保留导尿。⑥健康指导。告知患者1周内避免抬重物以免穿刺区出血的发生。

2结果

本组37例PSVT患者均一次消融成功。住院时间2~15d,平均8d。有1例病变复发,经2次射频消融后成功。38例患者有1例在术中出现心绞痛,血压升高;有2例在拔管时出现拔管综合症;有1例术中即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经药物治疗未改善,于3个月后安置VVI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34例无并发症发生。本组38例患者经术后随访(1~6)个月,治愈率达100%。

3讨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该手术经济、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感染机会少、伤口愈合快,病人容易接受。要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术,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有优良的专业护理技能及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在射频消融术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心理安慰,术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适时与患者沟通,采取询问、心理支持等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意外;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卧床期间帮助患者被动活动,鼓励多饮水,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有助于发现低血容量状态及迟发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因此,认真细致做好RFCA术护理,对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