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区线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台区线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叶健华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道滘供电分局)

摘要:本文主要对台区线损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台区线损;管理现状;改进对策

一、前言

负荷密度大是当前用电的一个突出特征,一个中等发达的地区,其供电企业的市区售电量通常能占到全部售电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城市地区的降损工作一直是线损管理的重点。如何有效的降低城区低压台区线损,目前是我们台区管理人员最头疼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台区线损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台区线损管理的现状分析

(1)台区营销指标制定缺乏科学依据,人员配置与台区资源没有实现充分的优化组合,营销管理效益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传统的台区营销指标多为建立在相应台区同比或环比基础上进行指令性分配。过分重视完成指标结果,忽视过程控制。对一些诸如“抄表真实性”等类“小事”没有去认真抓。重指标、轻过程的静态管理也导致台区营销缺乏活力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2)台区线损线损波动大、表现不正常。造成台区线损表现不正常的原因有:一是管理线损上升,线路通道不畅通,刮风下雨造成树木、树枝触架空导线及沿街商业门市装修线路被装修到墙内使之接地;二是计量装置本身不准确,反映比较普遍的是电子表,过负荷能力低,尤其是卡表,计量故障频发,加之表计本身接线错误等;三是营抄管理不到位形成损耗,如估抄、漏抄、错算等原因引起电量损失,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或平衡差值超过额定允许值;用户窃电造成的损耗。

(3)台区基础资料不齐全。由于城市规划、配网改造是在抢进度、揽资金、重技术的前提下完成的,对台区的管理工作考虑较少,台区用户信息、计量资料、合同书、业务单等不齐全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引发的计量、债权纠纷屡见不鲜。从而直接增加了基层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效益流失。

(4)对台区营销员工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强,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一些员工工资结构仍为单一性的劳务工资,有的奖金仍在平均发放。员工的工作动力简单地停留在完成指标的认识层面上。

(5)近几年随着预付费表计的广泛推广,存在卡表用户或整台区为卡表用户台区线损波动较大,线损统计数据失真。一方面由于抄表因素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卡表本身问题,比如:有的与之配套的开关不调,造成欠费;有的卡表液晶屏不显示、乱码、死机等,都是影响台区线损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台区线损管理的改进对策探讨

(1)科学严谨地确定台区线损。逐台确立线损指标,是台区线损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是管理考核的依据。应依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台区前2~3年的平均线损指标,结合电网公司推行的“低压线损理论计算系统”,确立线损基数,同时要针对每一个台区,每一条线路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既要让检查人员通过扎实的工作而有实现目标的空间,又必须达到节能降损和考核指标日趋完善的目的。

(2)加强供电企业内部协调管理。由于线损管理工作涉及到供电企业的多个部门,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把职责明确到各部门及各供电所,要健全整个管理体系,结合单位的实际线损情况和可操作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参照上级单位提供的线损业绩管理考核重点以及考核细则,完善考核制度。可对供电企业所管辖的电网采取分压、分供电所、分线路和分台区的管理,在源头处紧抓线损的各项指标,细化构成线损率小指标的管理工作,针对关键性指标管理要严格控制,明确各项指标的具体管理要求,建立全线线损指标的台账表,再展开高损分析管理。要规范线损指标报表的格式,对高压重点高损线路实施月度跟踪管理,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运行结构参数等具体技术数据进行月度间分析。

(3)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升线损管理及分析水平。对近期的线损管理工作做出阶段性总结,在线损管理中取得成效的员工要总结经验,继续开展防损工作,在线损管理中未见成效的员工要分析问题所在,逐条地分析高损原因,提出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并在下一期会议上对整改方案达到的效果进行汇报。

(4)以线损分线、分台区统计分析为重点,做到分线线损精确比对、台区线损趋势分析,实现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围绕线损管理精细化,以降低分线、分台区线损异常率为目标,加强线损分线、分台区统计分析和异常管理流程化、信息化、常态化工作。加大分线、分台区线损异常率的考核力度,责任逐级传递,逐步降低线损异常率。规范日常业务管理,建立分线线损精确比对、台区线损趋势分析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化应用实现线损异常情况自动统计和线损异常的闭环处理,线损异常处理完成率达到或超过100%。

(5)采用分线线损精确比对和台区线损趋势分析的方式,通过线损异常分析及时发现抄表、计量、用检、客户档案管理等营销基础业务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通过营销系统线损管理模块对相关单位的线损进行按月统计,对于异常线损和高损台区进行重点彻查,逐台区查明高线损原因,根据具体原因实施整改措施并跟踪降损效果。对照营销系统抽查表底数和抄表卡,对于电能计量中的估抄、漏抄及错录等现象严格排查和考核,严查电能计量封印、安装封印及电力专用锁等使用和管理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敦促员工做出相应的整改,完善和规范营销工作,加强线损管理。

(6)对于新报装的供电线路,要严格审查设计图纸与布线工作,减少布线的交叉迂回等情况,表前布线要采用套管防护,根据客户报装容量确定供电方式并使用专用计量柜,装表接电时要考虑接表位置,对表箱和邻近物要便于检查。计量装置确认完善后要封柜加锁,严格防止偷电现象。营销岗位要负责台区普查工作,同时进行反窃电工作,尤其对高损台区要进行分批次的台区清治,普查中有问题的线路及设备等也要及时地整改。对台区的线损管理要逐步依托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利用智能化管理营销系统,对线路关口、台区户名等计量信息进行建档管理,对线路新增及变更处理及时进行数据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和模式,使计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有所提高,方便台区线损管理。

(7)加强线损业绩考核和线损管理人员责任心,线损业绩考核可将线损管理的内容分为实际指标考核和管理工作质量的考核,两部分所占权重不同,将考核分数纳入到月度考核通报中,加强线损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管理制度上可拟定台区线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章程,达到对线损指标的动态管理,具体责任要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部门,配电线路变更的信息要有明确和及时的传递流程,确保台区台账准确无误。

四、结束语

总之,台区线损情况多变,成因复杂,实际线损通常由多个增损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综合治理台区线损更需各相关部门全力合作。同时,台区线损的各项因素又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农村电网改造前后的致损因素会发生主、次顺序上的变化,因此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当前“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要求下,线损管理人员更应该坚持不懈地做好台区的线损分析工作,将技术降损与管理降损紧密结合,积极发挥人的能动性,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以创新的姿态解决台区线损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建华,李红兵.浅谈加强低压台区线损管理的路径和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1.

[2]杨辉.加强供电线损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10,(20).

[3]骆鹤汀.简谈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三大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