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李爱英

河北省威县贺钊学区雪塔中心小学054700

摘要:培养和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是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导入新课时,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兴趣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而是主动地探求知识,发展能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与主动地探求知识,不是来源于教师的强制,而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之上。怎样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呢?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则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

一、导入新课时,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主要条件,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的内容和数学思维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会长久,在数学学习中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同时,科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时,就会产生饱满的学习情绪,引发顽强的学习精神,实现自主学习和能力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出示的不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教具,而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生活实物,如易拉罐、化妆品盒、魔方、茶叶盒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结合实物观察演示并说明),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生活中这些熟知的事物所吸引,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倍感数学的情趣,一个个不但会说,而且还乐于上台演示述说,以展现自我。从而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学生能积极参与的数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全课的教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为,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贴近生活是数学学科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如何让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应该多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数学教学。

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因为好奇,所以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得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由于开放性问题的多变性,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实践证明,联系生活,创设和利用生活中数学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供感性材料,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内化创造条件。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究长、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用“折一折”的方法;2.用软尺量的方法;3.用铅笔比的方法;4.用毛线量的方法;5.用三角尺量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探索,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使课堂变得得轻松活泼、丰富多样。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开发。只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接触,参加实践,才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四、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教学情境说到底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应当设计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的成绩。

3.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遵守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也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经验,并巧妙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让情境为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华树法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浅谈[J].学周刊,2011年,27期。

[2]肖蓓小学新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形成条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3]王秀燕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