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范元庭1马增梅2

范元庭1马增梅2

1、横山区种子管理站2、横山区赵石畔林场

摘要:玉米产量的提升既可以保证农民经济收入,又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的农作物,怎样提升玉米种植能力,必须要根据实践,并且总结经验,注重栽培技术的科学运用,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以此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收益的高低直接关乎到农民的经济收入。而影响玉米收益的关键因素是玉米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种植技术,提出玉米栽培的病虫害,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一、介绍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品种的选择与种子处理

对玉米培育种植的相关工作来说,选择种子是最重要的环节,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到玉米的质量及产量。因此,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自然其后续条件、土地等等,选择更加适合的种子,而且再加上有效的播种方式,力求在最大限度上充分挖掘玉米产量的潜在能力。在选择玉米种类时应该尽可能选择质量加高、产量不低、抗虫能力较强以及适应性普遍的种类,同时也要选择种子饱满、没有任何病虫害的种子,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筛选出质量较好的玉米种子。只是选择适合且质量合格的种子是远远不足的,在开展播种工作前,必须要对种子进行更加完善的处理。一般来说,种子处理方式是否准确也直接关乎到种子的成活几率。在正式播种前必须要认真做好种子筛选工作,去掉一些质量不达标的玉米种子,比如:有病虫害的种子、严重发霉的种子等等,确保每颗玉米种子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改良,之后实施晒种处理,也就是将选好的种子在阳光下进行暴晒。通常,玉米的晾晒时间不能少于24个小时,通过这样做能够将其表面的病毒细菌全部杀死,以此提高玉米种子的薪水效率以及通透性,从而使玉米酶的活性得到提升。在播种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还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搅拌和种衣剂,通过这样做有助于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保证种子在进入土壤后可以将土壤内的营养成分及水分全部吸收干净。大多数情况下,25斤的种子要搭配1斤种衣剂。一旦两者搭配比例不合适,就会直接影响种子后来的生长。

(二)重视土壤选择的精细化

相对于其他的农作物而言,玉米属于根系较为发达的一种农作物,具有相当强的适应性,对土壤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对水量及肥料量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虽然玉米对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必须要全面做好土地的有关工作,力求提升玉米产量及质量,需要对整个土壤做好严格的播种控制工作。首先,选择玉米播种土壤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土壤肥沃、土质良好的,具有较高通透性的土地,同时也要尽可能选择地势平坦的土地开展玉米种植工作。此外,作为玉米种植户,必须要确保土壤内的有机质特别是氮含量必须要高出0.2%,速效磷含量要超过16mg。不管什么类型的土壤,在播种前都少不了前一阶段的农作物栽培,因为玉米种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所以玉米种植户必须要做好仔细的检查工作,确保土壤厚度不能少于16cm。

(三)加强对玉米生长的管理

完成玉米种植工作后,需要对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这样有利于提升玉米成活几率,确保玉米种植产量较高。最主要的管理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玉米的幼苗时期,这个阶段是玉米植株叶片及根茎生长分化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对玉米根系发达程度的高低有重要影响,所以应该强化对该阶段玉米的管理。同时,必须要及时观察玉米生长发育情况,当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到三片或者四片叶子时,必须要立即采用定苗策略,栽培一株生长良好的幼苗,以此进行比较,对各个种植地区缺苗率问题进行检查。这时可以使用所栽培的备用幼苗弥补其空缺。[1]在阶段中还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时间将杂草清除干净,选择最适合的生长肥料,结合幼苗生长的实际情况确定追水和追肥的时间等等。以适合的方式、合理的追肥形式等等,确保玉米种植产量得到高。第二阶段是抽穗阶段,这个阶段必须要注重玉米培育土壤工作,在最大限度上位玉米根系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认真观察玉米出粒期的具体天气变化情况,在适当的时机采取相应策略。如果天气较为干旱,应该做好及时浇灌。如果连续降雨,应该及时将雨水排出去,以免出现倒伏的情况。

(四)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完成玉米播种后,必须要时时刻刻关注玉米的生长状况,根据其具体生长情况积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若发现玉米幼苗存在烂芽或者病害的情况,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玉米幼苗与其进行交换,在缺苗位置做出补苗。此外,仍旧需要对幼苗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在不同的时间段需要喷洒不同的肥料,必须要做好田间的去除杂草工作,确保玉米幼苗有较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要做好田间灌溉工作,确保玉米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使其能够迅速生长。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

(一)玉米病害防治

通常,玉米病害主要包括纹枯病、小斑病以及黑粉病。大多数黑粉病都是由于感染黑粉菌造成的,在不能及时处理田间农作物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其防治方式有以下三种:其一,在正式播种中采用粉锈拌种的方式使玉米植株感染率下降。其二,对抗黑粉病玉米种类进行直接选择,有利于避免出现病害。其三,注重田间杂物的清理工作,从而为玉米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以此减少黑粉病的出现率。而小斑病通常多出现在夏天,尤其是在连续炎热多降雨天气的状况下容易出现。[2]防止这种病害的有效方式是选择具有显著抗病效果的玉米种植,可以采取伦茬机制,在确保玉米种植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下预防病害。此外,还可以采用进一步强化排水、增加实施有机肥的方法降低致病的因素,真正实现玉米病害的防治。在这三种典型的病害中,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病害是纹枯病,容易导致玉米出现大面积的死亡,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直接影响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对于这种病害的有效防治措施是在其发病刚开始时立即用药做好杀菌工作,普遍使用的化学药物有多菌灵以及井岗霉素等等,科学的用药有利于提高杀菌效果,可以通过处理病菌从根本上实现病害的防治。

(二)玉米虫害防治

在玉米种植中最常见的虫害类型有两种,分别是玉米螟与蚜虫。而玉米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虫害,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3]一般我国可以在玉米叶片上找到依附其表面的褐色飞虫,即玉米螟。这种虫子既可以附在其表面,又能够钻到玉米植株使得玉米穗受到破坏。在防治这种虫病时,玉米种植户可以将适量的辛硫磷颗粒放在玉米植株的中心位置,也可以向其喷洒一定的新硫酸乳剂,从而促使玉米正常生长。而蚜虫又被人们成为腻虫。会在很多小黑虫集中在一起的状况下以黑色片状物的形式呈现在玉米叶片上。由于蚜虫有很快的繁殖速度,所以对玉米生长而言存在严重的威胁。要想防治这种虫害,可以采用异色瓢虫进行防治。此外,玉米种植户也可以采用敌敌畏将蚜虫消灭,从而达到消灭蚜虫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玉米种植中,防治其病虫害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工作。在具体防治中,应该结合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存在的病虫灾害类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此外,还应该在种植中学会总结防治病虫害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防治方案。只有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及治理。

参考文献

[1]王志学.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18,36(12):46+49.

[2]郝振军.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8(24):24.

[3]石景东.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