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中暑预防能避免训练中热射病的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探讨早期中暑预防能避免训练中热射病的发生

赵立平

(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疗养九科116013)

摘要:目的探讨在夏季高热环境下训练采取怎样措施能够有效避免热射病的发生。方法在训练前进行热习服训练,科学制订训练方案,在训练时合理的补充水份,针对个人身体情况制订个性化训练,在中暑早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结果通过热习服训练使训练者逐渐适应在热环境下训练,对热环境产生耐热,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组织训练部门合理的制订训练方案,并针对个人身体情况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在训练时合理的给予水份的补给,当出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时给予早期救护能有效的避免热射病的发生。结论早期预防中暑能够避免训练中热射病的发生。

关键词:中暑;早期预防;训练;热射病;热习服

热射病是重度中暑分类中的一种,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症”为典型表现,直肠温度可超过41℃,甚至高达43℃,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木僵甚至昏迷,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DIC、甚至死亡。如何对我军官兵在日常训练中对高温环境下防止热射病的发生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1热射病的危险因素

1.1环境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引起高温、高热,以及在无风环境下训练。

1.2个人因素:耐热能力差,身体素质差,在训练前有潜在性疾病。

1.3知识缺乏:在高温环境下训练未采取有效的防暑措施,在出现中暑症状时,以为是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未重视或重视轻,未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或未及时后送,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DIC、甚至死亡等现象发生。

1.4组织不力:在高温环境训练前未适应高温环境,未组织进行热习服训练。在训练时未及时或正确的补给水份。未根据环境温度制订合理的训练方案。未针对个人身体情况给予合理训练。

2热射病的预防

2.1热习服训练:热习服是后天获得的,是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又称获得性热适应或生理热适应,使训练对象对热环境达到适应状态的一个过程。热习服训练,要求在训练对象生理耐受程度以内,稳步提升耐热能力,达到完成高热环境中高强度训练的能力才能避免在高热环境中发生危险。

2.1.1热习服时间

热习服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暑措施。当部队从寒区、温区进驻热区,或热区部队每年夏季高热时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前,应组织部队进行热习服训练。热习服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14d。

2.1.2热习服适宜温度

进行热习服训练时环境温度由低到高,开始温度不宜超过30℃,每天增高0.5℃。或2天增高1℃。温度慢慢过度,到第14d温度过度到37℃。但最好训练环境温度控制在35℃以下,不宜超过37℃,因为超过37℃已经超过人身正常体温,在加上训练时运动所产生的热量,如机体不能有效的散热,当体温升高到42℃持续2-4h时,很容易出现休克及其并发症。

2.1.3热习服适宜的训练强度

在热习服期间,训练强度应在生理耐受限度以内,足够的训练强度才能获得高水平的热习服,达到高强度训练的能力。热习服训练期间每次训练时间最好为1.5-2h,反复巩固热习服后,每周仍不少于2-3次的热习服巩固训练,才能不断提高热习服水平。

2.2科学制订训练方案

组织者应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间段进行训练,如果避免不了可缩短训练时间,以减少在烈日下暴晒时间。多安排在早晚阳光不足的时间段进行训练不。合理安排休息,适当增加午睡时间。在训练时做好后勤及医疗保障工作。

2.3合理补充水份

水是预防中暑的一种重要“战术武器”,合理的运用好水份补给能有效的降低中暑的发生率。在训练期间后勤保障部门应保障好凉白开水、冷盐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在训练前要确保体内水价充足,每4h应补充2L水,10:00-14:00高温时期需每1.0-1.5h补充1L水,或者可按气温、活动强度、人体出入量量酌情增减。饮用水的温度在8-12为宜,不可过热或过凉,饮水最好适量多次,不宜一次大量暴饮,以防心脏、胃肠道负担过重。

2.4制订个性化的训练

可根据训练对象身体状况制订出针对于个人身体状况的训练方案进行训练。如耐热能力差的可适当增加热习服时间,慢慢过度到对高温环境产生耐热。对训练前有潜在疾病的训练对象应积极治疗疾病,适当休息,当身体疾病好转后,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运动量。

3早期中暑的治疗

发现早期中暑症状,及时给予正确的处置治疗尤为重要。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处置及治疗很容易转变为热射病。

3.1改变环境:迅速将中暑者搬离高热环境,安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1]。

3.2降温:降温是治疗中暑最有效的方法。轻症病人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直至体温低于38℃,饮用补液盐水、绿豆汤、饮料等。体温持续38.5℃以上者可口服水杨酸类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降温药[2],必要时开放静脉通路,给予静脉补液。

4讨论

在军事医学上需要攻克“三高”,即高热、高原、高冷,可见高热在军事医学上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攻克“三高”?使官兵在训练过程中伤害降到最低!在医学上有“未病先治”即在未发生疾病前,杜绝疾病的发生,这就说明了早期预防的重要性。在军事训练中高热所引起的热射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及救治措施是官兵死亡的主要因素。在进行高温环境训练前一定要进行热习服训练,使训练对象适应高温环境。组织部门应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制订出合理的训练方案。后勤保障部门应合理保障好水份补给,以满足训练对象体内充足的水份。针对身体素质差、耐热能力差和在训练前有潜在疾病的官兵制订出针对个人的训练方案,要积极治疗疾病,合理休息,劳逸结合,逐渐增加训练量。当出现中暑症状时应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疑为重度中暑者,应立即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果早期合理的做好中暑预防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训练中热射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立平.浅谈热射病的早期预防及救护[J].航空军医,2019,47(10):142.

[2]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