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冯国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冯国佩

冯国佩

甘肃省积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731799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引导,平时多创设一些阅读、交流的空间,可在学生、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普通话演讲赛、口语竞赛、模仿对话,朗读竞赛、背诵比赛等。或充分利用教室的“图书角”,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从小在书香的校园环境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地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果。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精度法、速度法、摘录批注法,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做一些读书笔记。

三、要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的家庭氛围

孩子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在看书、买书,他也会有一种冲动,要买书看书。家长们不要拒绝孩子的买书要求,即使是在家长看来,他要买的是“闲书”。书只要是内容健康都可以买,广泛地阅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只有买到他想看的书籍,阅读的兴趣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如果家长的眼光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教辅书之类,孩子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不会主动去看,没有兴趣的阅读如同嚼蜡,对于提高其阅读能力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收集资料,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和图片进行整理,这样,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悟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以后应用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2]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