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观察

李绍稳

(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2350)

【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抢救与早期处理用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急诊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6例昏迷患者,按照患者抢救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抢救用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早期抢救;常规抢救;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050-02

Emergencymedicalcomapatientsrescueobservation

Shaowenli

Anyuecountypeople'shospitalSichuanprovincefrom642350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conventionalrescueandtreatmentforearlyemergencymedicaleffectivenessofcomapatientsrescue.MethodsrandomlyselectedfromtheemergencymedicineinDecember2013toDecember2014wereanalyzedin106casesofcomapatients,accordingtothedifferencebetweenthepatientsrescuemethods,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rescue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USEStheearlytreatment,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therescueeffect.Resultsrescueeffectofobservationgroup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datacontrastdifferencesbetweengroup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arlyrescueforemergencymedicalrescueworkincomapatientscangetidealresult,toimprovetherescuesuccessrateandimprovepatientssurvivalratehasveryimportantsignificance.

【Keywords】Theemergencymedicine;Comapatients;Earlyrescue;Conventionalsalvage;Therescueeffect

急诊内科危重症中昏迷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占急诊科患者的3%~5%,通常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涉及多专业知识、多学科知识,要求详细询问家属的病史,并立即采用实验室、超声、心电图、影像学等方面完成检查,以期能及时确定昏迷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对策[1]。本文对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实施早期抢救处理,获得较为良好的抢救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我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106例,男患者56例,女患者50例,年龄为20~70岁,中位年龄为(48.55±9.53)岁;其中45例脑源性昏迷,40例心源性昏迷,21例失血性昏迷;所有患者临床存在呼吸急促、瞳孔大小不一、大小便失禁、对外界刺激反应丧失或者迟钝、随意运动消失、意识完全丧失等表现。将短暂晕厥者、醒状昏迷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根据患者抢救方法的区别,以观察组、对照组区分,每组53例。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抢救措施进行干预,接诊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仔细观察,并采用10mg噻米松给予肌肉注射,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通过分析患者的昏迷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早期抢救处理对策,所有抢救措施均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作为基础,对于患者生命产生威胁的紧急情况要给予优先处理,主要措施如下:(1)维持通畅呼吸道。接诊患者后对患者口鼻腔内的异物以及分泌物进行清除,若患者存在呕吐症状,要将头部往一侧偏向;对于痰液多的患者,要尽可能将痰液吸出;若患者存在呼吸暂停的情况,要立即实施呼吸机支持治疗或者气管插管,疾病需要时实施气管切开术[2]。(2)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通过分析患者末梢循环、尿量、血压等情况对患者昏迷情况给予立即判断,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休克症状,为促进微循环改善奠定基础,及时补充血容量以及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的情况,确保机体环境能够维持在稳定的状态;(3)辅助呼吸治疗。通过呼吸支持、人工呼吸等方式进行辅助护理治疗,并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3];(4)通过分析患者的患病因素实施抗心律失常、抗休克、补液、脱水等治疗。在完成紧急情况的处理后,要对症处理各种病因。对于代谢性疾病患者,要立即将体内代谢紊乱的情况纠正,将诱因去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若患者为颅脑疾病,需要对患者瞳孔、神志等情况进行严格观察。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30.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采用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6.22%,对照组抢救总有效率为79.24%,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昏迷患者对外界的刺激不会产生任何反应,且无法通过唤醒的方式让其认知周围环境,属于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患者不仅完全丧失持续性意识,还会出现脑功能衰竭等症状。代谢性脑病以及颅内病变是导致昏迷的常见危险因素[4]。由于昏迷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等基本特征,若急诊科医生不能立即判断并给予处理,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急诊科医生不仅要及时给出诊断,并实施处置,还需要提高抢救的有效性。昏迷具有非常复杂的发病因素,早期诊断对抢救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5]。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导致昏迷患者出现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体现下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患者抵抗力较差,出现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从而进展成继发性感染;另一方面是由于下丘脑病变继发功能障碍引起消化道出血,患者呼吸抑制或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导致周围性或者中枢呼吸衰竭。若无法明确昏迷患者的致病因素,也需要实施抢救,使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促进无治疗期有效缩短。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早期抢救处理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常规抢救治疗(P<0.05)。

研究表明,急诊内科在接诊昏迷患者后要立即明确昏迷因素,为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魏伟,刘小华,黄兴.662例昏迷患者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研究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v.2303:269-270.

[2]李斯桃.紧急抢救和临床处理配合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v.2206:118-119.

[3]张杰.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v.29S2:49-50.

[4]仝小蓉,李棣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v.3;No.7323:4606-4607.

[5]殷黑兰,吴南妃,姚芳,段碧娟.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v.3536:8139-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