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应用效果

石道静

(三都县人民医院贵州三都5581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护理后对结果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20%多。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评分对比,护理前差异不明显,护理后乙组的评分低于甲组,对比差异突出。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整体优势突出,可行性高,值得实施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232-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常见的一种病症,指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冠状动脉供血中断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来势汹汹,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呈现上升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医护人员要求明确病情类型,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很多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存在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危险性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结合病症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护理指导和帮助。有效的护理后符合要求,能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应用效果,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护理后对结果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护理后对结果研究。两组分别是50例患者,甲组中男女分别是26例和24例,年龄区间在45~78岁,平均年龄区间(56.5±0.5)岁。乙组中男女分别是30例和20例,年龄区间在46~78岁,年龄均数(58.6±0.5)岁。男女比例和年龄差等不具备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可以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指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给予的是常规护理方式,按照护理方式要求进行,适当给予帮助和鼓励。乙组则进行的是心理护理方式,具体如下。

1.2.1健康指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求给予指导和帮助,很多患者对知识缺少了解,因此在后续护理阶段要求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针对护理概况和实际要求,需要对发生原因分析。为了避免出现情绪障碍和其他异常反应等,要求了解实际偏差,展开适当的健康教育指导,必要情况下给予宣传和指导,确保交流顺畅[1]。

1.2.2心理护理针对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需要结合个体差异给予心理护理和帮助,在后续护理指导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护理计划和实际要求等,要求明确护理计划,以现有护理指导为例,在临床研究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帮助。此外很多患者担心经济上压力提升,家属则需要给予劝慰,保证家庭和睦。

1.2.3情感支持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情感支持很重要,需要让患者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实际类型。在当前沟通和指导阶段,告知家属避免谈论沉重的话题,需要尽量陪伴病人,使其感受到支持和鼓励。适当的情感支持和帮助符合要求,能避免出现抑郁和其他不良情绪。

1.3效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结合具体情况将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人数比例+有效人数比例。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20%多,乙组的优势明显,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

3.讨论

当前在临床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数量呈现递增趋势,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病理分析工作,及时干预和治疗。报道可知,患者自身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指导和帮助很重要,为了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必须将心理护理措施落实到实处[2]。

在整个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明确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对情绪变化的不良影响告知患者,对于表现出过分担忧的患者,介绍我院治疗成功的案例,适当对患者进行开导,使其意识到拥有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保证家庭和睦。此外需要及时通知家属,在临床治疗中,保持环境的舒适性,在探视阶段,进行限制处理,提升护理优势[3]。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20%多。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评分对比,护理前差异不明显,护理后乙组的评分低于甲组,对比差异突出。说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指导,效果明显[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指导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按照护理流程进行,可行性高,值得实施和推广[5]。

【参考文献】

[1]李姗姗.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有效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8):222-223.

[2]俞寰.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01):89-92.

[3]钟雪琳.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8):1556-1558.

[4]江琼华.探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作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2):131-132.

[5]姚菁波.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有效性评价[J].医疗装备,2016,29(0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