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脑损伤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60例脑损伤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护理

司志梅

(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振幅整合脑电图能直接反映和评价新生儿脑成熟度及脑功能状况,尤其是早产儿有助于早期诊断脑损伤,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致残率。本文就60例脑损伤早产儿脑功能监测期间的护理介绍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266-02

早产儿引起脑损伤的发生率高,致残率也高,因此早期了解早产儿脑功能状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并对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轻后遗症发生[1]。为了提供可靠而有力的诊断依据,脑电图描记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出生,胎龄28~32+6周,脑损伤早产儿60例进行脑电图描记,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出生,胎龄25~32+6周,男32例,女28例,出生体重0.75~2.3kg,均有脑损伤。所有病例均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2-3]。按病因分为:缺氧缺血导致者9例,感染导致者19例,颅内出血22例,其他疾病原因10例。所有病例均在48小时内进行监测。

1.2仪器设备

采用NicoletOne(Biomedical-VIASYS-CardinalHealth,Dublin,OH)脑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测、记录及分析。

1.3操作方法

电极安放位置按照国际10-20标准导联:双侧前额(Fp1-Fp2)、中央(C3-C4)、顶叶(P3-P4),对称电极两点距离为75mm,接地电极放置在G,参考电极放置在CZ。电极与头皮之间的电阻<20kΩ,滤波频率0.5~35Hz,灵敏度70μV/cm,脑电信号以半对数形式保存于电脑硬盘,同时记录常规EEG。生后24h~48h内记录,每次持续4h。

1.4结果

本组脑损伤早产儿60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无电极松动、脱落等情况,顺利完成监测过程,及时获取信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4]。

2.护理

2.1监测前的护理

2.1.1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健康宣教,监测前为患儿家长监测的目的和方法,详细讲解监测过程安全无痛苦,让其了解整个监测过程无任何不良影响,消除患儿家长焦虑的心理。以便征得同意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1.2评估患儿病情、配合程度,早产儿由于一些身体不适,如饥饿,排便,操作等对其记录有明显干扰,故应提前充分准备好。抽搐患儿可给予约束或镇静剂,以增加患儿的配合程度,避免意外损伤。

2.1.3评估环境,室温在22~24℃,湿度在50%~60%,温箱湿度在60%~80%,湿度过高,易导致电极脱落。光线适中,既保护新生儿又不影响图像的采集。环境安静整洁,以免噪音干扰影响监测结果。

2.1.4仪器的准备,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摄像头位置是否为最佳角度,基线是否平稳,有无干扰。

2.1.5患儿的准备情况,为患儿做好个人卫生,洗净头皮,剔除毛发,常规去脂,以免油脂影响监测信号。患儿内衣要求为棉质衣服,以免静电干扰监测结果。

2.2监测中的护理

2.2.1光线是摄像头采集信号的关键,勿遮挡摄像头,勿开启强光灯或来回走动等,以免影响图像的采集。

2.2.2电极妥善固定是监测记录的重点,固定不牢会影响结果分析及定位。导电膏要足量并充分与患儿头皮及电极接触,再用弹力帽固定稳妥,避免滑脱或压伤局部皮肤。

2.2.3监测期间暂停光疗,裸露身体避免遮挡,以便摄像并观察患儿有无抽搐,以便图像与图形相结合,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

2.2.4监测中密切观察电极与头皮是否接触良好,导线放置是否稳妥,图形描记有无干扰,脑电图的基线是否平稳,避免电极脱落、拉拽、压折电极线,移动放大器,以免设备损坏,监测资料丢失。

2.2.5任何操作应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并在视频监测范围内(包括喂奶、更换尿片等)。

2.2.6工作人员要求关闭手机、对讲机等无线通讯设备,远离监测设备、大型仪器设备等以免干扰脑电图的记录,影响监测质量。

2.2.7用药护理有8例患儿兴奋、易激惹,不能顺利描记,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并观察患儿用药后反应,监测中注意有无药物性快波,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

2.3监测后的护理

2.3.1检查结束后,关闭脑功能监护仪并保存,取下网状电极并清洁消毒后备用。

2.3.2协助患儿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洁头部导电膏,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及损伤。

3.小结

新生儿头围小,常规脑电图电极多,不便于临床常规应用。振幅整合EEG(aEEG)是连续脑电记录的简化形式,其信号来自双侧顶骨电极,通过放大、滤波、振幅压缩及整合,以6cm/h的速度描记。aEEG操作方便,图形直观,容易分析,电极少,便于长时间记录,适用于NICU内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连续床旁脑功能监测[5-6]。高质量的监测结果可使医生及时作出诊断和对致病灶定位,以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因此,监测前、监测中、监测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云峰,腾轶超,张丹丹,等.新生儿脑损伤的脑功能无损检测技术[J].中国实用医药,2008,3(6):148-149.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0-402.

[3]OkereaforA,AllsopJ,CounsellSJ,etal.Patternsofbraininjuryinneonatesexposedtopreinatalsentinelevents[J].Pediatrics,2008,121(5):906-914.

[4]孙丽娜.振幅整合脑电图干扰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3,5(3):193-194.

[5]郭志梅,刘芳,鲍丽莎,等.早产儿108例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4):293-296.

[6]赵莉,阚清,邹云苏,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颅内出血早产儿中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2):92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