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距骨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西医治疗距骨骨折

李双齐徐楚江岳悦吴昊李焱苏展

李双齐徐楚江岳悦吴昊李焱苏展(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314-02

【摘要】目的讨论西医治疗距骨骨折。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距骨颈骨折合并移位或骨折脱位,手法复位不稳定或失败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大骨折片复位后可行克氏针、螺钉固定,较小的骨片可利用关节镜或切开摘除。切口一般根据骨折片所在位置处选择前内侧或前外侧。陈旧性骨折伴有创伤性骨关节炎者要进行胫距关节融合术。

【关键词】西医治疗距骨骨折

1距骨颈骨折

距骨骨折以颈部最常见。Hawkin,1970年提出将距骨颈骨折分为3型:

I型:距骨颈骨折不合并移位,骨折线在中后关节之间进入距下关节。距骨体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保持正常关系,体部发生缺血坏死率低于10%。

Ⅱ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骨折线经常进入一部分体部及距下后关节面,体部发生缺血坏死率低于40%。

Ⅲ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完全脱位。骨折线常常进入一部分体部。体部经常向后内方突出,位于胫骨后面和跟腱之间,体部发生缺血坏死率大于90%;Canale和Kelly,1978增加了Ⅳ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完全脱位的基础上,另外合并距骨头在距舟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体部发生缺血坏死率接近100%。

(1)指征:距骨颈骨折合并移位或骨折脱位,手法复位不稳定或失败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麻醉与体位:硬脊膜外麻醉。病人仰卧位,于大腿中1/3置气性止血带。

(3)操作步骤:踝前内侧切口:以距舟关节为中心,与胫前肌肌腱外缘平行作皮肤切口,长约7~10cm。切开皮肤,认清小腿横韧带及十字韧带,切开两韧带。

显露距骨:切口内侧可见胫前肌腱,外侧可见拇伸肌腱。沿皮肤切口方向切开筋膜及脂肪软组织,找到距舟关节,切开关节囊。沿距骨头向踝部切开距骨颈和体上的组织,显露距骨颈骨折处。

复位:将足向跖侧屈曲并向后推,使其复位。如果骨折端压缩或缺损较大时用骨凿将压缩部撬起,缺损过多者应植骨,然后予以复位。复位困难时可使用骨膜剥离器插入距骨下方撬动,帮助复位,但要注意勿损伤下方关节面。

内固定:用巾钳夹住复位后骨折断端,白头部非关节面近端内侧通过颈部及体部向外侧钻孔,用适宜长度松质骨螺钉固定,也可复位后用交叉克氏针与体部固定。固定后摄X线片检查。如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后脱位,显露困难时,可将切口延向内踝后方,或将内踝于基部凿断向下翻转,进行骨折复位,用前法固定。内踝亦用螺钉固定。

(4)术后处理:短腿石膏靴固定6~8周,肢体适当抬高,经常锻炼足趾活动或带石膏不负重下床活动。拆除石膏后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如骨折尚未愈合,可继续固定4~8直至愈合后方能承重行走。

2距骨体骨折

距骨体骨折发生率低于距骨颈骨折,常见横行、纵行和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可以伴有骨折移位或距骨脱位、距下关节脱位。由足剧烈的背屈和挤压暴力引起。摄X线正侧位片可以发现骨折线。没有移位的距骨体骨折可用膝下石膏靴固定6~8周,早期进行不负重活动。若发生距下关节炎和踝关节炎,后期须作关节固定术。有移位的距骨体骨折经闭合复位失败后要作切开复位内固定,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严重的粉碎骨折通常难以复位,一般继发缺血性坏死。成人单纯距骨切除可引起行走疼痛,踝关节不稳,故效果不好。胫跟固定术、胫骨与距骨融合术优于距骨切除,能加强足的稳定,不出现疼痛,并使病人有一个完整的弹性步态。

[距骨体切除融合术]

(1)指征

1)距骨体粉碎骨折、踝关节及距跟关节面破坏。

2)距骨体部缺血坏死。

3)陈旧性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后脱位。

(2)麻醉和体位:同前。

(3)操作步骤

1)踝关节前外侧切口及显露。

2)滑槽植骨:由胫骨下端前面使用骨钻或气、电锯取一长5cm、宽2cm滑动骨片,用咬骨钳将远端关节面咬除。在距骨颈部向下凿一与胫骨植骨块同样宽、深约2cm的骨槽,将植骨块插入骨槽内。

3)固定:踝关节跖屈5°~10°,将滑动骨块近端用两枚螺钉上下平行固定。

(4)术后处理:术后行长腿石膏靴固定,2周后拆线,改膝下石膏靴固定。10~12周拆除石膏,摄X线片,如骨已融合,可在矫行靴保护下行走,保护期一般3~6个月。

[距骨全切除融合术]

(1)指征

1)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难以固定者。

2)距骨的缺血性坏死。

(2)麻醉和体位:同前。

(3)操作步骤

1)踝关节前外侧切口及显露:彻底摘除距骨,将胫骨下端,跟骨面及外踝内侧关节面凿成新鲜骨面。

2)固定:胫骨下端尽量与跟骨紧密接触,间隙内植松质骨。将跟骨与胫骨用长螺钉或松质骨螺钉纵向固定。

在开放性距骨完全脱位时,一旦有感染,应将距骨周围软组织及软骨咬除,修成一方形骨块置于胫骨和跟骨之间。此方法肢体不短缩,可用二枚克氏针从骰骨和跟骨交叉通过距骨块贯穿进入胫骨固定,针尾留皮外。

(4)术后处理:敷料加压包扎,长腿管型石膏靴固定6周后,改短腿石膏固定4~6周。如使用螺钉固定,换成矫形靴固定并负重。行距骨体大块植骨者,术后短腿石膏至少3个月,X线片示骨愈合后拔除克氏针,进行负重。

由于距骨切除后存在不良后果,故对胫跟关节固定术仍有争论。

3距骨经软骨骨折

这种骨折是指一部分软骨和骨片从距骨顶部剥脱的剪切骨折。对这种骨折近年来国内外引起普遍重视,通常由踝关节内翻、极度背屈损伤所造成。Berndt和Harry将这种损伤分为四型:I型为软骨下压缩;Ⅱ型软骨下骨折未完全分离;Ⅲ型软骨下骨折片完全分离伴有缺损;Ⅳ型软骨下骨折片移位。I型损伤经常误诊为“踝扭伤”,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疼痛不明显。Ⅱ型有疼痛,因为伴有侧副韧带损伤。外侧缘损伤后疼痛范围大于外侧副韧带,内侧缘损伤疼痛范围常超过三角韧带。如有创伤性滑膜炎,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Ⅲ型和Ⅳ型均表现为疼痛加剧,关节出现绞锁现象或侧副韧带断裂,而严生踝关节不稳。对于踝部扭伤,特别是内翻位要引起高度注意,X线摄片有时不易早期发现,一般在伤后10~12天中重复摄片,往往可以发现骨折。对距骨穹窿部有软骨骨折痕迹者可行X线断层或CT冠状面检查,有助于诊断。距骨经软骨骨折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否则后果严重,常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对I、Ⅱ型骨折无移位者,用小腿石膏固定4~8周,骨折常能愈合。Ⅲ型内侧损伤,若骨片很大、有移位,早期可行闭合复位。如果复位失败,同Ⅲ型外侧及Ⅳ型一样均采用手术治疗。较大骨折片复位后可行克氏针、螺钉固定,较小的骨片可利用关节镜或切开摘除。切口一般根据骨折片所在位置处选择前内侧或前外侧。陈旧性骨折伴有创伤性骨关节炎者要进行胫距关节融合术。

参考文献

[1]吴占君;郭仲华;郭龙;薛建武;王汉荣;距骨骨折的特点及其治疗原则[A];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5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