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李如燕

李如燕

(山西省儿童医院外科门诊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目的:了解外科伤儿童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防止伤口感染,控制病情,加快伤口愈合速度,进而使患者痊愈出院。方法:对于发生伤口感染的儿童,护理人员要在尽力控制患者伤口不会继续恶化的前提下,帮助医生研究导致患者伤口感染的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伤口处理,消灭伤口上的细菌,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都有所好转,与护理前相比,患者的检出细菌为14例,检出率76.7%,明显底于护理前46例,检出率23.3%。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外科患者的伤口感染,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案可以帮助其控制病情,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者身体的痛苦及其经济、心理负担,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肯定。

【关键词】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096-01

目前,伤口感染已经成为普外手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引起患者伤口愈合缓慢,严重时会导致伤口崩裂,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为了解外科儿童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防止伤口感染,控制病情,加快伤口愈合速度,进而使患者痊愈出院[1]。现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患者60例,对其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在护理期间详细记录伤口的处理情况已经愈合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2±2.5)岁。患者伤口类型中,24例患者经腹部手术后出现感染、9例压疮、5例患者肛周脓肿切开引流、22例下肢脓肿切排引流。回顾性分析该60例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及其护理浅口伤口的细菌检出率,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采集细菌方法,对患者伤口进行相应伤口消毒处理情况,用棉拭子进行取样,并立刻送去检验。

1.2护理方法对于发生伤口感染的儿童,护理人员要在尽力控制患者伤口不会继续恶化的前提下,帮助医生研究导致患者伤口感染的因素,并尽快确认感染病原菌是来自患者皮肤、体内肠道等脏器或外界,并找到感染的病灶位置,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伤口处理,消灭伤口上的细菌,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的具体变化,以及患者受感染部位的局部情况变化,若患者的伤口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分泌物、渗出物及固定松紧程度变化,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在对化脓病灶进行处理前,要用干燥、无菌的纱布吧感染伤口附近的正常组织保护起来,并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范围距离伤口15cm左右为最佳范围。通过使用吸引器把伤口处的分泌物及脓液,再用生理盐水对该处进行反复冲洗,若患者病情严重,可适当加入甲硝唑注射液进行冲洗。在冲洗后,应再次用吸引器把残留物吸走,防止二次感染的情况出现。医生和护理人员在对化脓灶及其附近感染区域的处理时,要严格进行遵守无菌操作,穿着手术衣和无菌套袖。同时,要保证医疗器械及所用工具的卫生,进行定期的杀菌消毒。保证病房及换药室的卫生,定期通风、消毒灯。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的个人卫生的健康宣教工作,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还应鼓励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病情,树立治愈信心。

1.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即为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原因外伤伤口感染患者51例,占伤口感染的85.0%,6例患者由于无菌手术伤口出现感染,占患者的10.0%,由于抗生素使用导致患者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引伤口感染的3例,占总人数的5.0%。

2.2感染细菌种类将全部患者的感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其中有黄色葡萄球菌20例,大肠埃氏菌11例,芽孢杆菌9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其他球菌7例,大肠埃氏菌5例,芽孢杆菌3例。

2.3护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都有所好转,与护理前细菌检出例数46例,检出率76.7%相比,护理后患者的检出细菌为14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全部患者护理前后细菌检出比较

时间例数细菌检出例数检出率

护理前604676.7%

护理后601423.3%

3.讨论

患者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时,由于需要进行切入性操作,破坏患者本身的免疫屏障,同时,患者由于外界创伤或手术造成其大量失液、失血或伤口裂开等,需要采用大量的抗菌药物及激素类药物进行相关治疗,这常会引发患者出现外源性或内源性的病原菌的入侵,进而导致出现皮肤感染[2]。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患者伤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状态、医院本身的卫生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造成其伤口出现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也会变得多变、复杂[3]。为了解外科儿童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防止伤口感染,控制病情,加快伤口愈合速度,进而使患者痊愈出院。

对于普外来说,有效控制伤口的感染情况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有效实施外科伤口感染干预,改善患者伤口感染情况有着积极的意义[4]。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首先,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了解患者病情,帮助医生系统的对患者感染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在确定患者的感染相关因素后,要对其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感染面积的再次扩大;其次,这个护理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医疗用具,定期对相关用具及器械进行杀菌、消毒,保持患者伤口的卫生,以及患者所在环境的干净、整洁,消除再次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隐患;再次,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帮助患者选择安全、有效、性价比高、广谱、对组织渗透力强的药物,避免出现由于微生态失衡,引起的伤口感染;最后,在重视患者的心理辅导及健康宣教工作,帮助患者搭配合理的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进而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增强对外界环境免疫力[5]。

综上所述,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外科患者的伤口感染,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案可以帮助其控制病情,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者身体的痛苦及其经济、心理负担,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肯定,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桂兰.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1):226,227.

[2]曹海云.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5):637-638.

[3]郭柳波.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77-79.

[4]梁思华,王洁贞,周建苗,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外科伤口感染效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391-392.

[5]官凤云.外科伤口感染的分类及手术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47):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