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甘草液药浴辅助治疗天疱疮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1

银花甘草液药浴辅助治疗天疱疮的效果观察

黄秀玲李朝霞吴萍香周洋郭秀英

黄秀玲李朝霞吴萍香周洋郭秀英(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急诊科512026)

【摘要】目的探讨银花甘草液药浴辅助治疗天疱疮的效果。方法将62例天疱疮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银花甘草液药浴,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银花甘草液药浴辅助治疗天疱疮疗效显著,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银花甘草液药浴天疱疮【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416-01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皮肤病,特征为疱壁薄、松弛易破的水疱或大疱【1】。其皮损累及全身皮肤、黏膜,常伴有明显的感染、恶臭和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临床上主要应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抗免疫药物,但西药有很多不良反应,对人体伤害非常大。鉴于此,我们利用中药药浴的方法辅助治疗天疱疮患者,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皮肤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天疱疮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8~78岁,平均50.2岁,均符合天疱疮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出现皮肤溃烂,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伴有渗液,疼痛明显。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浴治疗。银花甘草液配制方法将金银花、甘草各200g,用单层无菌纱布包好扎紧,放入3000ml开水中浸泡1h制成银花甘草液备用。洗浴时,在配好的银花甘草液中加温水至5000ml,调节温度38~40oC,放在套有一次性洗浴袋的盆中。②洗浴方法:洗浴时间宜选在饭后2h,室温调到26~28oC,将身体浸泡在盆内银花甘草液中,头颈部疱疹用柔软的纱布蘸水轻擦,约15分钟,每日两次,两次间隔时间6h以上,直到创面完全愈合。口腔疱疹患者用银花甘草液含漱,2~3h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即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免疫球蛋白等。

1.2.2评价方法①疗效评价。每3天评价一次。治愈:1周内局部无渗液或渗液明显减少,皮痂脱落,创面干爽,为正常上皮组织取代,疼痛完全消失。好转:1周内局部少量渗液,创面潮湿,原痂减少,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破损表面渗液不止或加重,原痂增加或脓性分泌物增加,疼痛无缓解【2】。②记录治疗有效(治愈或好转)时间。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2结果两组疗效及治疗有效时间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及治疗有效时间比较例(%)

3讨论中医认为,天疱疮是因心火脾湿兼感风热湿之邪,熏蒸肌肤所致,多属实证、热证。治疗上应以凉血通络、清热解毒为主。银花甘草汤又名忍冬方,由金银花和甘草两味药材组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和保肝等功效,主治痈肿疔疮、猴痹、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3】。金银花提取物对各种急性、慢性炎症和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金银花的水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4】。从而作为清热解毒剂治疗感染性疾病【5】。甘草能清热解毒缓急镇痛、调和诸药,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6】。现代药理证明,甘草有广泛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甘草酸对人末梢血中NK细胞的活性具有增加作用【7】,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力。金银花与甘草配伍,能提高各自的疗效,具有清热解毒镇痛等功效。且银花甘草液药浴能软化天疱疮的组织上皮,有利于清除渗出物、痂皮、鳞屑以及污染物,同时能清洁疮面,减少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去除臭味,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药浴还能使气血运行全身,加快血液循环,舒展肌体,镇静神经,减轻患处疼痛,患者舒适,乐于接受。且出院后在家亦可使用,有利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根据以上原理,我科采用自制银花甘草液药浴治疗天疱疮,取得良好的效果,表1显示,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显示采用银花甘草液药浴治疗天疱疮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A].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2]邵丹,廖—根、徐林.硼酸溶液湿敷药巾治疗天疱疮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导报,2005,24(1):79—80.[3]侯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3.[4]石钺,石任兵.陆蕴如.我国药用金银花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9,27(2):245.[5]李雪峰.金银花药理学研究[J].安徽医药,2003,7(4):311—313.[6]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和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5—56.[7]高鸿霞,邓世和,王国庆等.中药甘草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1998,(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