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抓好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马维艳

马维艳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056000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

探索音乐与健美相融,把音乐、舞蹈与形体相融,这就是寓体于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二、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音乐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音乐课师资建设问题,音乐课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这方面功底、爱好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让他们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这就要地县有关师范、进修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师范院校也要尽快加大音乐教师招生的名额。或者在中师招生中,列出专项音乐加试项目,增加分数比值,选择一部分人才到中师侧重培养,成为专任教师。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现有音乐教师流失严重,有的以歌厅唱歌为主业或第二职业,要想办法使他们安心做好音乐教师。

其次,要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它乐器。

三、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读”懂音乐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可以说,音乐和语言是孪生姐妹,学习音乐,如同学习语文。语文有生字、生词,音乐也有音符、乐谱等要素;语文有段落,音乐也有段落;文章有中心,音乐称主题;文章有体裁、高潮、风格,音乐同样有学习语文要多读多写,音乐也要多唱多听。有些学生常说听不懂音乐,确实,我们不能用语言方式来“读”音乐,因为任何纯音乐作品都不会像文字那样明了,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模糊性、不确定性,而正是这一特性,提供了我们自由联想的空间,这需要欣赏者更积极地投入、参与,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去“读”懂音乐,从而为更好地感受音乐,听懂音乐和理解音乐打下基础。

教师一方面要借助音乐的标题或符合音乐情景的绘画(或幻灯片)帮助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如《空山鸟语》,我们从标题上不难看出它是描写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的景象。又如《花影层叠》,在欣赏完其幻灯片后,学生可以看出月光下的层叠花影是那么复杂有趣,从而较深层次地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

另一方面以听为主,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欣赏《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朝景》,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乐曲中的情景。学生会感到乐曲描写晴朗的早晨,描写了森林和原野等大自然的美景,似乎听到小鸟歌唱、溪水叮咚,为什么这段乐曲会给人比较一致的感觉?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比如节奏平稳,流畅的六拍子旋律在高音区起伏,以及大调式特有的色彩,这些因素会引起人们相近的联想,而《奥塞之死》给学生的感觉是沉重、阴冷、黑暗,会联想到葬礼等。为什么《朝景》和《奥塞之死》色彩感如此悬殊?因为后者速度缓慢,节奏单调而沉重,旋律用低音乐器表达,又采用了小调式,因而营造了压抑而悲痛的气氛。这样,通过对此作品的情绪体验,进而在对此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音乐要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能逐步掌握欣赏的方法,提高了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培养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拓展思想领域

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价值不可抵估。比如在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我在向学生介绍了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后,重点强调了这部伟大作品是贝多芬双耳失聪后创作的,它表达了作者不屈服命运,敢做人生强者这一主题,然后让学生听这一巨大威力的音调。在教师的提示下,他们能从理性的角度,通过音乐的力度、音响、和声、节奏、情感去感受贝多芬悲苦而壮丽的人生。贝多芬那英雄主义的形象,乐观、奋斗的人生观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通过音乐作品讲述人生哲理,使学生受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总之,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欣赏教学的模式,优化结构,面向全体,使学生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才能充分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