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助娩术与技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产钳助娩术与技巧分析

吕健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58200

【摘要】目的:探讨产钳在分娩时产钳助娩术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分娩时应用产钳助娩术的患者36例临床操作技巧进行分析。结果:36例产妇中,出口产钳10例,低位产钳12例,低中位产钳6例,中位产钳2例。结论:在第二产程凡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情况,而立即结束分娩能够减轻或解除的,主要是牵引胎头和旋转胎头。

【关键词】分娩;产钳助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63-01

产钳术是为了缩短第二产程而施行的重要阴道助娩手术,主要是以产钳牵引胎头娩出胎儿,也可用于臀位后出儿头的助娩,偶尔也用于剖宫产术胎头深定或胎头高浮的胎儿助娩。临床所采用的产钳因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典型产钳和特殊产钳两类。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分娩时应用产钳助娩术的患者36例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36例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26±2.5岁;孕周36~42周,平均38±1.6周。新生儿体重2100~4250g,平均3360±500g。胎儿宫内窘迫14例,宫缩乏力8例,胎头位置异常5例,第二产程延长3例。

1.2方法

1.2.1出口和低位产钳术出口产钳和低位产钳助娩时,胎儿多取枕前位,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一致。施术前应将Simpson或Elliot产钳预先扣合放置于会阴部,模拟产钳在阴道内的正确位置,然后再行操作。

①枕前位产钳的放置法:术者以右手食、中指沿阴道左后插入,触及左耳,左手如执笔状垂直地将左叶匙端从会阴联合左侧借拇指于下缘推压,使匙部沿胎头左额骨和阴道内与手之间滑入至匙端达胎头颧骨突或下颌突之下,匙部置于左耳前,将柄部逐渐向下、向中线止于会阴水平,由助手保持钳柄固定。右手撤出,更换左手进入阴道右侧,右手持产钳右叶于左叶上方滑入阴道,匙部置于胎头右侧,并与左侧相对应,检查无误后扣合。

②产钳的扣合:产钳放置正确时应较容易扣合,如果扣合困难,可将钳柄轻轻上、下、前、后移动,常可扣合,切勿强行扣合,以免引起胎儿和产道损伤。常用的调整方法主要是调整第二叶产钳,使其适合第一叶产钳,若仍扣合困难则需撤出产钳重上。调整第二叶产钳的常用方法是:术者以一手食、中指伸入阴道诱导第二叶产钳稍移动,配合柄部下压或上抬,使两锁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扣合,如果仍扣合困难,则需将两叶产钳撤出,检查后重新放置。产钳扣合后应立即听胎心,胎心减慢或减弱提示扣合过紧,胎头或脐带可能受压,应及时放开锁部,进行检查后再试牵引。

③牵引:不论胎头位置高低,牵引原理均应循轴牵引(出口产钳除外),一般牵引达到胎头仰伸时即可娩出。牵引时应先试牵拉,试牵引是术者用右掌面朝下,食、中指把握柄部横突,左手放在右手背上,用一指尖顶在胎头上,进行牵引。如果左手指尖离开胎头,表示产钳向外滑脱,应查清原因后再牵引。

1.2.2中位产钳

术时胎头尚未达盆底,矢状缝多与骨盆斜径或横径平行,多因产力不足、胎方位或骨盆形态异常所致。此时产钳助娩应选择有轴牵引装置的典型产钳或特种产钳如Tarnier或Barton以及Kielland产钳。

①枕斜径(矢状缝平行于骨盆斜径):以左枕前为例,产钳左叶直接放置在骨盆左斜径上,胎儿左耳前,枕颏径上;右叶在左叶胫部右前送入阴道,由术者阴道内左手食、中指于匙部下缘向前推动,同时右手将柄部向下向中线带动,使匙部从右顶骨前绕头向前滑到胎头右耳奇之前,与左叶相对应,扣合后可直接牵引,在牵引过程中胎头自行转为枕前位娩出。

②枕横位(矢状缝平行于骨盆横径):持续性枕横位在行产钳助娩前应先查清枕横梗阻的原因,若属高位梗阻则以行剖宫产术为好,如果胎先露已经下降到坐骨棘水平或以下的枕横位,骨盆出口无狭窄时可由产钳助娩,但应先行手转儿头为枕前位,如果失败再行产钳旋转。

③枕后位产钳术:除因骨盆形态导致的枕后位于原位牵引较安全外,其他均应一手转为枕前位分娩。

枕后位用手转胎头失败后可以选用产钳旋转胎头法。以典型产钳旋转胎头常用的是Simpson改良法,以Elliot产钳放置胎头两侧,扣合后,握柄绕一大弧。若为右枕后,顺时针方向转135°~180°;若为左枕后,逆时针方向转135°~180°,胎头达枕前位,注意此时产钳的骨盆弯向后,不能牵引,应将产钳撤出重新放置。左枕后转至枕前,先撤左叶,撤除方向向下;然后右手食、中指将盆腔内右叶逆时针方向推动,由骨盆左侧滑到骨盆右侧,然后产钳左叶再重新放置在骨盆左侧。右枕后转为枕前后,先撤右叶,左叶顺时针方向滑动到左侧。然后再将右叶放到右侧。

④颜面位:颏前位时如果产力好虽可以经阴道自然分娩,但常并发继发宫缩乏力和梗阻,故需产钳助娩。颏前位产钳放置方法与枕前位相同,只是以下颏代替枕骨、口代替小囟门为标志。放置时要注意产钳放入的深度,匙部应放置在枕颏径上,匙端把住后头,使胎儿面部中心在产钳胫的平面,口在胫前1~2cm。两叶放置适当后,将钳柄抬到水平位扣合。颜面位产钳牵引时应将柄部先下压,使胎头完全仰伸,然后向外水平或稍向下、向外牵引,直至下颏自耻骨弓下娩出,将柄部逐渐抬高,屈头使面部、额部、顶部和枕骨顺序娩出。

2结果

36例产妇中,出口产钳10例,低位产钳12例,低中位产钳6例,中位产钳2例。会阴切口队道部向内、深延裂2例,宫颈裂伤1例,会阴部II度裂伤1例;软产道损伤3例,无III度会阴裂伤,膀胱扣肉务及子宫破裂发生。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新生儿无死亡及颅内出血发生。

3讨论

产钳是一牵引器,同时也是胎头和牵引器间的连接器,因此产钳与胎头必须连接稳固,要求放置产钳时匙端要达到颧突或下颌突之下,匙部与胎头面部皮肤间接触面积要大,产钳牢固。当胎头位置不正或产势异常,以手不能旋转时,可以使用产钳进行旋转。但当使用不当时会造成母婴的损伤,临床应选择旋转产钳。产钳对胎头的压迫是不能避免的,牵引力越大对胎头的压力就越大。强力牵引由多种因素所致,如阴道软组织的抵抗、胎头位置不正或产钳放置不当等,所以产钳的选择要合适,操作方法应正确,循轴牵引以及适当的麻醉均可使产钳对儿头的压力减到最小。单叶产钳只用于剖宫产时胎头的撬出,即起了杠杆的作用。产钳助娩可以缩短第二产程,避免胎头在通过产道时遭受挤压,尤其是对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胎儿已经出现宫内缺氧者。实施产钳术最重要的是术者必须熟练掌握产科阴道操作的手术技巧,熟悉各种产钳的特点及性能和操作技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产钳结构和操作技巧的不断改进,产钳术对母婴的损伤已经降至很低,但由于操作的不当或失误也常造成对母婴的损作。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16-419.

[2]钟玲,杨锡蒂.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助产术的评估[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311:312.

[3]徐小英,王荣妹,惠琴,梁军,褚爱琴.新式剖宫产术中产钳助娩胎头200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18(11):656-656

[4]刘雅文,葛雅彬.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困难采用产钳助娩的体会[J].国妇幼保健.2004,19(7):15-15

[5]陈丽莉.产钳在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26):4-4

[6]段颜.再次剖宫产术中产钳助娩胎头34例[J].山东医药.2009.49(18):109-110

[7]陈燕.新式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助娩胎头的体会[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12(01):64-64

[8]陈咏梅,徐黎娜,李志贞.200例新式剖宫产术中产钳应用临床体会[J].安徽医学.2009,30(10):1149-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