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心肺复苏与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徒手心肺复苏与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孔凡庆

孔凡庆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医康系2743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徒手心肺复苏与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徒手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研究对象,以同一时期内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对比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在苏醒前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后,研究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前两项明显更高,后一项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52.0%、复苏总有效率94.0%,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4.0%、复苏总有效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良反应率46%高于参考组患者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机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具有更好的复苏效果,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临床效果

引言:

心肺复苏通常应用于抢救心肺骤停患者。引发患者呼吸骤停有多种原因包括疾病煤气中毒、溺水等都会导致患者心脏、肺部停止活动,如果没有的迅速的救治,则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所以说心肺复苏的有效率对于挽救心肺骤停患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当前,临床上用来实施心肺复苏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徒手复苏,一种是心肺复苏机实施复苏。为了就两种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有更清楚的认识,我院特实施此次研究,先就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徒手心肺复苏的6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研究对象,以同一时期内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呼吸骤停,意识丧失患者。参考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41例和19例,年龄在27岁到55岁之间不等,平均为(40.2±4.1)岁,呼吸骤停时间范围在在6min到10min之间,平均为(7.3±1.1)min。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43例和17例,年龄在28岁到54岁之间不等,平均为(40.7±4.4)岁,呼吸骤停时间范围在在5min到11min之间,平均为(7.1±1.3)min。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作为对比分析的研究对象。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均立刻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并给与100%浓度的氧气予以辅助呼吸。同时,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

参考组患者以徒手法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由医师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按压深度控制在4cm到5cm之间,操作医师最多连续按压5min,更换一次操作者。

研究组患者以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患者以仰卧位接受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的按压深度为5cm到6cm,按压频率为105次/min,按压通气比为15比1,复苏通气量控制在每次500ml到1000ml之间。

所有患者均连续接受45min胸外按压实施心肺复苏。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1)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状况,主要包括SaO2、PaO2、PaCO2三项指标;(2)患者接受心肺复苏后的效果,临床效果分为成功和有效两个标准[2]:患者接受心肺复苏后,成功苏醒并且三天内为发生异常状况,则为复苏成功;患者接受心肺复苏后,瞳孔有明显缩小,对光线产生了明显的翻译,并且患者紫绀消失,则为复苏有效;(3)对比患者在接受心肺复苏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情况,主要包括气腹、内脏损伤等。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选择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计数数据表示为(数量/百分比),以χ2检验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方差),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结果

2.1动脉血气指标状况

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在苏醒前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后,研究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前两项明显更高,后一项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1内容。

表1两组患者接受心肺复苏术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状况

注:与参考组相比,*P<0.05。

2.2复苏效果

在各50例患者的研究组与参考组患者中,分别有26例研究组患者和7例参考组患者复苏成功,另外有21例研究组患者和15例参考组患者复苏有效。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52.0%、复苏总有效率94.0%,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4.0%、复苏总有效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状况

在各50例研究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出现气腹,9例患者出现内脏损伤,;在参考组患者中,各有1例患者出现气腹和内脏损伤;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46%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心肺复苏机虽然对于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率更高,但是其复苏效果,以及患者苏醒后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均具有显著优势。对于心肺骤停患者来说,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命能够成功挽救,基于此,我们认为心肺复苏机应当予以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机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具有更好的复苏效果,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章,吕望.某院心肺复苏机在临床心肺复苏术中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3):366-367.

[2]施琳.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