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医疗护理联合干预对于住院COPD患者SDS/SAS评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早期医疗护理联合干预对于住院COPD患者SDS/SAS评分的影响

朱莉英

朱莉英(江苏张家港市澳洋医院呼吸内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目的评价在COPD住院患者中早期进行医疗护理联合干预对患者抑郁/焦虑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调查住院患者的SDS、SAS评分,通过随机化分组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其评分的对比。结果早期医疗护理联合干预有助于在COPD患者中取得更好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缓解和改善。结论对COPD患者,应早期进行医疗护理的联合干预,尽早解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SDS评分SAS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2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迁延、缓慢进展、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临床特征,本病不仅造成躯体器质性损害,还是一种身心疾病,常伴有以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主的各种精神心理异常。据调查统计,COPD伴随抑郁情绪/抑郁症的患病率约50%~75%。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COPD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临床工作中,COPD患者的情绪障碍常常被临床医师所忽视,许多COPD患者一直处于负面情绪之中,这严重影响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在2011年起,对住院的COPD患者进行相关调查并进行早期医疗干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所有患者病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199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和分级标准。[1]

1.2入组方法:所有住院患者在24小时内由独立第三人对患者完成SDS评分(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抑郁自评表)和SAS评分(self-ratinganxietyscale焦虑自评表)检测以评价抑郁、焦虑状况,指导患者填表,有效回收率10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包括20个项目,每条项目均按1~4级记分,评定时间为最近一周内,20个项目得分相加即为基础分,基础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为排除选择性偏倚,评分结果在住院期间不对床位医师和护士公布。入院2周后或出院前由同一人再次评价并记录SDS和/或SAS评分。

1.3患者分组情况:研究期间,所有入住呼吸内科的COPD患者除以下对象外均被视为潜在研究对象:①老年痴呆病史患者;②语言沟通交流障碍患者;③不同意或因病情原因无法接受该项调查实验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分为治疗组(尾数为单数)和对照组(尾数为双数)。期间共访视患者86名,患者出院后查阅患者入院时SAS/SDS评分,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50分即可判断为焦虑或抑郁状态,将SDS和/或SAS评分超过40分的患者入组,其中剔除各种原因住院总天数≤7天的患者的数据。入组患者共58名,其中男性36名,女性22名治疗组患者共30人,其中男性22名,女性8名;对照组患者28人,其中男性20名,女性8名。

1.4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按照入院后常规护理流程由床位护士按内科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疾病常规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等,如护理评价患者具有抑郁等情绪障碍则报告床位医师,由经治医师决定是否给予患者相应治疗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即由经治医师和床位护士联合评价患者心理情绪状况,在入院48小时内制定出个性化的以药物干预为主的治疗方案。并比较医疗干预的临床疗效。

2、方法

2.1医师早期干预患者的手段

2.1.1支持性心理干预:床位医师和责任护士联合评估患者家庭和社会关系情况,评价患者所能得到的社会家庭支持度,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知识教育,使他们掌握知识后再对患者给予支持、鼓励,使患者获得情感慰藉之余还能有效提高自我康复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

2.1.2认知性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详细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掌握病人心理、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因患病而发生的变化,告知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身体的危害性,教会患者如何摆脱负性情绪,让患者通过交流来减轻压力,不回避现实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负性情绪释放出来,与患者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消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发作诱因,定期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合理用药等,减轻症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早期药物干预:我科目前常用的改善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药物有:①黛力新[2]:黛力新为新型抗焦虑抑郁药,为三氟噻吨与四甲蒽丙胺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作用机制目前认为是:四甲蒽丙胺可抑制突触前膜重新摄取释放至突触间隙的神经介质,使突触间隙的神经介质含量增多;三氟噻吨为神经阻滞剂,小剂量可阻断突触D2受体,促进多巴胺的代谢和释放,具有抗抑郁效应。两种成份的相互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可充分发挥抗抑郁、抗焦虑的效应。常用剂量为早、中午各服10.5mg。②盐酸舍曲林:盐酸曲舍林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耐受性强,是神经元强效和特异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增高,发挥抗抑郁作用。③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片等,本类药物具有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但对于有明显抑郁表现的患者需要慎用,因本类药物具有镇静和呼吸抑制作用,对有CO2潴留病史的COPD患者来说需要充分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3、结果

3.158例COPD患者医疗干预前后SAS(焦虑)评分表

3.258例COPD患者医疗干预前后SDS评分表

表1、表2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医疗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评分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

3.358例COPD患者住院期间药物干预情况表

表3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相比,后者得到药物干预的比例明显增高。

4、讨论

4.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COPD患者是产生焦虑或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障碍的高发人群。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COPD的病情特点所致: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年为气促、胸闷、心慌及加重期呼吸困难等痛苦所困扰,从而造成患者对疾病认识的恐惧和焦虑;(2)COPD患者需要常年服药及反复多次就医,由此带来生活质量、经济压力、社会交往能力受限、家庭依赖性增加等使患者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3)由于家庭成员的支持欠缺以及缺乏基本医疗常识,不能安慰帮助患者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加。(4)部分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氨茶碱、支气管扩张剂等)所致的心理紊乱等不良反应可能加重抑郁和焦虑的发生。

4.2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对COPD合并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重要性认识通常不够。焦虑/抑郁作为一种负性心理反应,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睡眠障碍、营养状态差和遵从医嘱自觉性下降,而且对于COPD患者焦虑可以加重呼吸困难,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通常由床位护士完成,但临床上繁重的治疗护理常常使床位护士的心理护理流于形式,难以起到有效作用,部分具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被护士所疏忽。由于各种固有原因,患者的心态通常对医生抱有更高的信任度,愿意把更加真实的想法和医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因此,医生早期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及早发现负性情绪,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从表3来看,医护联合早期干预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更多的患者得到了相应的药物干预治疗(32%VS83%;P<0.01),从而使患者的负性情绪更多得到了纠正。我科实施医生早期干预疗法以来,平均每位患者进行评分检查和评价以及制定相应治疗措施所花费的时间一般能控制在20min’以内,并没有明显增加临床医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医师早期干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评分下降较未干预组下降明显,说明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较好的纠正,从而改善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献表明,COPD病人抑郁、焦虑情绪的存在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病人治疗失败的严重影响因素。[3]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重视COPD病人的抑郁、焦虑情绪并及时发现诊断,及时治疗是缓解COPD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7.

[2]李小村,王昕华,徐南飞.黛力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伴焦虑抑郁的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4月;第16卷第4期;644页.

[3]吴尚洁,唐丽,陈燕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14卷第4期;405-4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