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62例临床护理

/ 2

急性心肌梗塞62例临床护理

于秋艳

于秋艳(黑龙江省萝北县人民医院黑龙江萝北1542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311-02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加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死亡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住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42~70岁,平均56岁。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他心脏疾病。经抢救治疗及心理护理后,治愈出院61例,死亡1例。住院天数最长56天,最短28天,平均42天。

1.2临床表现

有严重而持久胸痛胸闷、心悸、持续性心肌缺血性疼痛、疼痛部位和性质同心绞痛,但程度较重,胸骨后压榨性、窒息性或濒死感觉。持续时间长达1~2小时,甚至10多小时。常伴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缓,或伴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或伴ST段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等,患者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

1.3治疗让患者卧床,遵医嘱镇静止痛,解除疼痛吗啡5~10mg或呱替啶50mg肌内注射;疼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也可再试用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患者接受连续的心电监护,室内备有复苏设备,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心电监测器会报警,医师或护士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种类给予相应的处理。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前应做好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型等测定,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及出凝血指标,并严密观察血压、出血、过敏反应等。

2护理

2.1一般护理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5~7d,必要时还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测人员必须极端负责,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保证患者安静和休息。第一周患者卧床休息,开始数日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然后逐渐在床上作四肢活动。进食不宜过饱,可少量多餐,食物以含必需的热量和营养,易消化低钠、低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第一日宜只进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便时避免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第二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第2~3周帮助患者逐步从室内到室外走廊慢步走动。除病重者外,卧床时间不宜过长,症状控制、病情稳定者应鼓励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及早康复。

2.2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诱因及伴随症状,吸氧,疼痛时5~6L/min,缓解后3~4L/min。止痛,按医嘱使用吗啡针5mg皮下注射或杜冷丁50~100mg肌注,观察并记录药物疗效及有关呼吸抑制情况。疼痛时,对病人提供安慰与支持,给以温和的解释和积极的鼓励。保持环境安静、卧位舒适、保证有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

2.3心理护理

通过与病人沟通,评估病人焦虑的原因和程度。允许病人自由表达,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向患者简单介绍病区环境,监护室的有关监测仪器与作用。主动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情感及担忧,提供支持与帮助。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不良的情绪变化对疾病的影响,避免不良的刺激,记录病人对疾病的情绪反应。指导患者运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的肌肉放松,听听音乐等。

2.4观察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4h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PCWP、CO、CI、ABP,出现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紫绀等,须紧急处理。按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观察记录病人有无头痛、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吸氧,3~4L/min,观察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有否改善,定时血气监测。观察并记录尿量变化及24h出入量。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注意有无心律、心率改变。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口腔黏膜出血、鼻衄、瘀斑、黑便和血尿,有无神志、意识、瞳孔等变化。评估PTTq4~12h,保持在正常值的2~2.5倍。

2.5健康教育

嘱患者保持良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病人懂得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的重要性,遇事冷静,保持情绪稳定,防止疾病再次复发。调整生活方式,缓和工作压力,保证充足睡眠。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饱餐,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戒烟,经常保持适度的体育活动。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于急性心肌梗塞第6周后,每日可步行锻炼、打太极拳等,第8~12周后可开始较大活动量的锻炼,但以不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为限。随身携带保健盒,并学会使用方法,以便紧急时应用。出院后遵医嘱继续用药,并每月定期复查一次。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严重类型,其本质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所致),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在此基础上一旦发生粥样斑块内出血、血管痉挛、管腔内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或因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致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及因重体力劳动、情绪过分激动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猛增,而冠状动脉又无法增加血供,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h以上时,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生命。在护理心肌梗塞患者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包括脉搏、血压、呼吸与体温的定期测量病情变化,严格活动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并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或家属因心梗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马胜春,马亭,李志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绝对卧床期间的舒适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