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对产品设计的驱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析创新对产品设计的驱动性

王艺轩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武汉市430070)

摘要:在如今的世界,创新无处不在。各种电子产品、建筑,甚至是构筑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一切元素,无一不充满了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因此,我们只有注重创新,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不断向前迈进,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拥有进步的灵魂,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拥有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曾经说过“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关键词:产品;产品创新;创新

产品创新产生的生产力是人类手工劳动无法相比的。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挖煤业完全依靠人类劳动发展,不但效率低,而且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在工业革命发明了挖煤机后,煤炭产量比之前上涨了50倍,而且耗费的人力和成本较之以前也大为下降,拥有无数创新专利的英国,最终在18世纪称雄于地球。由此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之重要。依靠创新,再小的国家也能有巨大的实力和伟大的成就:依靠创新,再困难的资源面对知识的时候也会低头;依靠产品创新,再贫穷的社会也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在如今,产品创新更是迸发出了更巨大的能量。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曾经没有微软的富裕,没有微软的技术人才,产品甚至遭受过微软公司的嘲笑。但在拥有了极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和公司文化后,他们的产品无时不刻都拥有别具一格的外形和出类拔萃的性能,并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最终苹果在市值上超过了微软,销售额达到上千亿美金。拥有了创新精神的公司,生产出的不仅是销路好的商品,更是伟大的产品。拥有了创新意识的人,自然也能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敬佩。在乔布斯离世后,很多人都去亲自缅怀他,纽约时报也撰文说“乔布斯带给我们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产品”。大到国家政府,小到公司个人都需要依靠创新来进步和发展。没有了创新也就没有了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70年代的拉美国家,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进入发达国家的转折点,此时只有依靠国家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但由于国家缺乏创造力,拉美国家最终没有完成制造业的转型,并使国家的经济从此衰败,影响甚至持续到了今天。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没有未来,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没有明天。别人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反省与思考。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创造力来源于知识。知识是创造力的基础。一个再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人,如果没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也做不出任何伟大的成就。如今我们在学习的知识,正是为我们将来的创新服务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但要重视创新,更要把学习知识放到首要位置,有了知识,创新的种子才能有发芽的沃土。没有知识,再了不起的创新也只能枯萎在荒漠之中。

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日本环境资源匮乏使日本人的性格在思维的深处以最少的资源去做到最好的、最多的事。产品并不是“为简约而简约”,每件产品都有一个独特功能,细节处改善生活品质。日本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如一把椅子,后背需要弯成多少角度,靠着最舒服?这种对于精致的精益求精让日本的设计无处不体现着精致感、设计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擅长吸收别国成果的国家,日本现代设计的开端,全盘接受了欧美现代设计的成果,把欧洲设计的式样完全照搬过来。在“拿来主义”式的发展本国现代设计,发挥欧美国家的长处而避免短处。---化繁为简。一无所有中已经蕴含所有。

频邀欧美著名的设计师传授设计知识,还举办欧美设计作品展览,派遣学生到欧美学习或通过旅行搜集欧美的设计经验。政府and民间组织努力,设计发展极为迅速。60C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设计舞台,举办国际设计会议把他们的设计推向世界。日本继欧美之后,成为国际设计新的中心,设计也得到国际工业设计界的确认。

紧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的同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这使他们的设计在国际设计中独具特色。日本传统的图案..绘画表现方法是日本设计师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们发展本民族设计风格的基础。注重利用科学技术来弥补他们现代设计起步太晚的劣势,注意利用新科技开发产品,如索尼收音机、电视机等。

产品精致化。对细节的忽视最终会让人失去提升生活品质。细节处有所标记。对细节的追求,是在现今快节奏的中国无法想象的。但在日本产品中随处可见。

做设计既要一直保有对传统的尊重的态度,也要对时代拥有热情。日本繁华街区仍然保留着许多古旧建筑,仍然在被使用着,不是被封存起来。

设计最重要的不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解决过去、现在到未来的问题。传统为我们提供滋养,现实则为我们指引方向。只有把双方都结合进设计才称为是一个好设计。展示自己民族文化时也不忘吸收西方特色。日本接纳了西方设计,但日本仍然注重哪些为己所用。在双方融合找新的平衡点。而中国先进的设计,仍然没有找对自己的方向,传统文化的简单移植和对西方设计的拿来主义,都不能成为自己设计的风格。

如今中国设计存在着设计过度,浮躁浮夸的产品和空间阻碍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若重新认识产品设计的质朴,也许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快乐。

日本的产品设计,作为东方的设计门派,以其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在现今东方主导的设计、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很多人为之惊叹。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我国产品创新存在的致命伤就在于,模仿与抄袭。为了取利益而不愿意过多的使用民族特征,一味的西化;对中国的设计氛围产生着另一种让人悲观的设计

综上观点,我们吸收当代世界先进的设计思维,将传统运用于现代设计理念之中,创造出具有现代风格符合大众审美的产品。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怡颖,《创意市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社,2005年7月.

[3]王序,《欧洲创造产品》[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1月.

作者简介:王艺轩(1995.12-),女,湖北十堰人,研究生,武汉纺织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