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护理

/ 2

抑郁症的护理

孙舒

孙舒(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部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279-03

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抑郁症因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的特点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抑郁症受遗传影响,有一定生物学基础,同时还受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抑郁症在具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家庭中更易发生。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几率越高。

抑郁症的护理

面对抑郁应充分发挥护士在预防工作中的干预作用,针对高危患者开展早期教育,实施综合干预,减少抑郁症的发病率和自杀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护理评估

护理人员利用会谈与观察的技巧,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层面去了解和评估患者。患情感疾患所面临的困难和呈现的问题,依护理人员能协助其解决与改善的部分加以分类,做出护理诊断,并排列处理的优先次序。

1.1活动过程

(1)有无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平素感兴趣的活动。

(2)患者走路和其他动作十分缓慢,甚至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

(3)在抑郁发作时常见焦虑情绪引起的活动增多,如坐卧不安、踱步或搓手顿足。

(4)伴有躯体症状的患者则表现纠缠医护人员,反复要求给予解释、检查和治疗。

(5)患者在病情严重时,表现生活懒于料理,缺乏梳洗的精力,个人卫生差。

(6)患者的睡眠状况,在严重抑郁时患者主诉不易入睡,而且在清晨三、四点钟左右醒来,此时出现孤独感、极度焦虑、无价值感,甚至痛苦难熬、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并可出现自伤、自杀行为。

1.2认知过程

(1)严重抑郁症患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并有自责自罪观念,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变成了“废物”,或犯了弥天大罪,故患者常责备自己或惩罚自己。

(2)患者在躯体不适基础上产生疑病观念,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甚至有疑病妄想。

(3)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低自尊、长久存在的无价值感,在发病时变得更明显、更严重。

1.3生态过程

患者由于自我照顾能力受到影响,甚至对自已周围的环境照顾也有困难。包括日常生活等都无法料理,这本身又造成另一种压力。同时也反映患者的抑郁程度。

1.4情绪过程

(1)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出悲观绝望、愁眉不展、罪恶感、忧伤及羞愧。同时患者的这些体验很强烈,即使患者还未主诉护理人员应能观察出来。

(2)患者对所有活动都没兴趣,即使是以前他热衷的活动。

(3)患者抑郁的强度,一般人常将哭泣与抑郁联想在一起,但事实上严重抑郁症患者都可能不会有这种痛苦的表现。患者也会啜泣但不流泪,有时甚至不哭,而脸上充满愁苦的表现。

1.5人际互动过程

(1)对抑郁症患者都应该注意其潜在的自杀倾向。

(2)患者有无自杀线索可寻。

(3)患者是否会出现自杀行为。

(4)当一个人提到自己的生命没有存在价值、觉得活着毫无意义或出现自伤行为,这些患者即有自杀的危险。

(5)抑郁症患者最可能自杀的时机,是在抑郁情况开始好转之际,因为此时患者仍然有相当强烈的求死意念,同时又有周密计划来实施自杀行为。

(6)询问抑郁症患者是否有自杀的想法而会造成病人有自杀的念头,甚至患者会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患者对所有的询问都有反应,即应当告诉患者生命的可贵是值得继续活下去的。评估患者通常回避社交场合,愿独处。

1.6生理过程

(1)患者主要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多数患者还存在各种躯体症状。

(2)患者由于低自尊、无价值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通常都缺乏食欲,也无兴趣和精力去购买和准备食物,而致体重很快减轻。

(3)一些较不严重的患者会以吃东西及喝酒当做调适,因此体重大为增加,虽然吃喝可以提供暂时的慰藉,但体重不必要的增加又会成为患者另一种压力源,更加使患者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1.7价值判断过程

评估患者对于改变整个情境都会觉得无助、无望及充满无力感。患者常说自己毫无价值、一无可取、没有用、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无故贬低自己。

2针对评估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2.1有自伤的危险相关因素:①严重抑郁悲观情绪;②自责自罪观念;③有消极观念和自杀企图和行为;④有昼重夜轻的特点;⑤无价值感受。

2.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相关因素:①自责自罪观念,认为自己丧失了工作能力,成为废人;②失眠、乏力、食欲不振;③严重抑郁缄默不语、卧床不动呈木僵状态。

2.3保持健康能力改变相关因素:①缺乏沟通技巧(如书写、口诉或手势)或有明显改变;②个人应对无效;③对精神困扰无能为力;④躯体症状。

2.4睡眠型态紊乱相关因素:①不安和激动,充满悲观情绪,入睡困难;②昼重夜轻,以早醒为特征;③醒后难以再入睡,度日如年,情绪消沉以清晨最重。

2.5思维过程改变相关因素:①抑郁情绪影响认知活动和记忆力;②可出现人格解体、强迫状态或恐怖症症状;③思维联想受抑制,自觉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言语速度慢,语调低沉。

2.6社交孤立相关因素:①严重抑郁悲观情绪;②社会行为不被接受;③社会价值不被接受;④健康状况有改变。

2.7个人应对无效相关因素:①不能满足角色期望;②无力解决问题,认为自己丧失工作能力,成为废人;③社会参与有改变,对工作、学习、家庭、前途丧失信心;④使用心理防卫机制不恰当。

3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3.1护理目标

3.1.1患者住院期间内不会伤害自己。

3.1.2建立和维持营养、水分、排泄、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的适当生理功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1.3能以言语表述出对于自我、过去的成就和对未来的展望持正向观点,患者在出院前能显现自我价值感的增强。

3.1.4患者在出院前能主动在病房群体中与病友和工作人员相处。

3.1.5患者能以有效的途径解决问题,进而减轻无力感,出院前没有明显的妄想及病态思维。

3.1.6患者能在不服用药物情况下,每晚有6至8小时不中断的睡眠。

3.2护理措施及教育计划

3.2.1预防患者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

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要密切观察自杀的先兆症状;安置患者住在护理人员易观察的大房间;严格执行整体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有消极意念的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要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

3.2.2维持适当的营养、排泄、睡眠、休息活动与个人生活上的照顾。

3.2.3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

3.2.4阻断患者负向的思考。

3.2.5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4护理评价

一般忧郁症好转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是睡眠、饮食好,思维改善;其次是动作逐渐增多;最后是情绪改善。若饮食睡眠差,体重不增,说明病情尚未改善,这时出现的动作增多或情绪好,则可能是假象。护理人员可从情绪、行为及认知等角度来评估个案如何面对现实。解决内在的冲突、增强处理焦虑和压力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重建和维持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等各层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