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采矿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王海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洪洞陆成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省临汾市0416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采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采采矿企业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旨在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实践活动,降低采矿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实现采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采矿事故安全管理措施

一、采矿事故分析

对采矿企业而言,采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采矿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现代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如图1所示),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采矿安全管理实践出发,造成采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下:

(一)人为因素

1.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

部分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未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过分强调生产实践的经济效益,忽视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流域形式,安全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及操作性不强,造成采矿作业中安全事故频发。部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较少,井下作业的设备安全问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难以保障。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给煤矿生产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2.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我国煤矿企业在生产环节,对采矿现场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只关注时候安全事故的分析,未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事前安全事故的防护,缺乏必要的始终安全控制。部分管理者安全措施的制定脱离矿区作业现场实际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形式化严重。企业的井下采矿作业疏于管理,现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低下,无纪律生产的问题突出,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无法开展。及时在井下作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企业也未及时的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3.未制定完善的现场安全事故预防机制

现场安全事故预防机制是有效的降低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煤矿生产企业为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在进行采矿设计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只关注企业生产设计,追求经济利润,部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能,在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方面缺乏专业化的手段,其安全预防与控制的能力不足,造成采矿作业安全隐患的增加。

(二)自然因素

在采矿作业实践中,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较多。部分矿藏处于发生断层或者褶皱的地质区域,采矿区的地质条件较为脆弱,在存在破碎带或裂缝的条件下,低下说流动会进一步破坏采矿区地质带的稳定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地质条件造成的安全隐患会影响采矿作业的安全开展,给矿产生产企业带来人员或者经济上的损失。采矿区天气变化也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特别是极端天气状况会造成采矿进度及资源质量方面的问题产生。在暴雨天气中,采矿区易发生塌方或流沙事故,影响矿井通道或通风口的正常运作,延缓作业人员的施工进度,特大暴雨下还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矿藏存在的具体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采矿作业的危险系数及作业的难度,其中,岩层的厚度,地下水的分布等因素是采矿作业人员应重点关注的因素,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的风险预防体系,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二、采矿事故安全管理措施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矿作业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突发的安全事故会影响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给矿产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使得矿产生产作业无法按期完成,影响采矿的进度及质量。采矿企业应从矿区的现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一)树立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采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以采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强烈的安全意识为依据。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安全风险防范的意识,在生产设计中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依照作业流程及规范开展作业,学习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培养自己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只有煤矿生产企业全员上上下下都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践才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二)注重安全制度的落实

采矿企业应实行相关责任落实制度,以规范性条例的方式将安全生产的标准、要求及措施等规定下来,强化企业的安全责任书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责任规范,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依据国家采矿生产的制度规范完善企业的安全规范,建立事故惩处制度,规范相关责任人的行为,从生产照明、现场施工安全、矿井灾害预防及设备安全等方面出发,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强化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

采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应针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传统采矿业的安全培训只面向企业的井下作业人员,注重对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现代采矿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不断的增高,采矿业的综合性、复杂性增强,安全风险存在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矿产生产企业首先要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以诸多安全实例为依据,从市场分析的角度,帮助管理者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在矿区生产中的重要性,矿产企业的领导者应定期开展安全管理会议,及时总结每个生产阶段的工作,对后续安全生产作业实践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在企业内部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企业安全管理视察,技术监督相关安全规范的落实情况。其次,应注重全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通过组织安全教育课的方式,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作业人员的事故预防及处理能力。开展一定的矿区安全活动,以现场模拟的方式为员工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在作业人员进入矿区前进行专业知识的考察,对不合格者不让其下井作业。培养员工的安全操作能力及风险预防能力。

(四)树立全过程安全管理的理念

安全管理人员应树立全程安全管理的理念。在作业前进行工具的检查,避免井下作业使用存在隐患的机械、工具及物品,做好防火、防电工作,将瓦斯放置在规定的范围中,对成型的煤炭采取规范的处理措施,进行设备的更新及维护,在采矿区设置安全警示牌,注重施工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强化基层管理,进行安全评估与考核,将安全生产纳入绩效考聘体系,发挥班长、组长巡查的作用,建立矿区安全检测系统,对井上及井下作业进行及时的视察,管理人员应做好事故的预测及防范工作。采矿企业应在采矿前做好安全管理的整体规划。在具体的施工现场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在采矿作业完成后及时的进行检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采矿作业按期开展,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采矿作业实践中,由于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缺乏,加上部分自然灾害及地质条件变化造成的安全事故频发,采矿企业为保证生产作业的安全开展,必须树立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意识,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及技能,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有效的促进采矿作业的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新荣.采矿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传播,2014,04:114+117.

[2]周瑞平.采矿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