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张冬云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3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62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1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经过分析,(1)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6.5%),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8例(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髋关节疼痛改善28人(90.3%),对照组患者疼痛改善21人(67.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巩固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11-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利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做出人体髋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手术方式植入患者体内的手术过程,起到延续患者髋关节功能,防止患者残疾的作用[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其具体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6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0.2±3.5)岁,排除:①术前3个月发生静脉血栓未愈的患者;②术前1周服用抗血小板凝结的阿司匹林类药物的患者;③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④患者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且研究依从性低于6分。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全程护理干预:①术前:有专业的骨科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为患者及家属集中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健康教育活动,对患者及家属作简单术前、手术后防血栓形成训练,如术前叮嘱患者多饮水,禁食高脂肪食物,患者禁烟限酒等;术中及术后予以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给予患者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1h/次,2次/天。同时为患者穿戴医用弹力袜;②术中:在患者双膝下置放舒适软垫,增加患者手术舒适度;③术后:为患者手术患者穿戴医用弹力袜,术后同时每天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1h/次,2次/天。待患者伤口进一步愈合后,为患者放置辅助活动拐杖,每6小时帮助患者至少活动10~20分钟,清淡饮食,提醒患者多饮水,多休息等。

1.3观察指标

(1)在两组患者手术完成2周后,统计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人数,计算其组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2)髋关节疼痛改善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髋关节疼痛改善程度调查量表,满分100分,完全改善:80~100分,部分改善:60~80分,未改善:60分及以下,总改善度=完全改善+部分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患者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8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率作χ2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比较分析

3.讨论

临床上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为:(1)在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1个月,要求患者清淡饮食、戒烟戒酒、注意休息,养成晨起喝水及多次饮水的习惯每天饮水次数超过15次,饮水量超过1600毫升;(2)主刀医师在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操作过程一定要仔细小心,手法轻柔,避免伤及患者静脉血管壁,为引发下肢静脉栓塞创造血管损伤条件,进一步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受阻;(3)术后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要协助患者进行足部、趾部微小程度活动,增加下肢静脉乃至全身静脉回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的诱导因素,防止血栓形成;(4)在患者术后,医护人员要密切监视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状况,对有静脉血栓形成趋势的患者采取患肢局部按摩措施,待患者手术伤口出血停止后,为患者提供抗血小板凝结治疗,或者采取物理治疗措施为患者穿着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比对照组患者低19.3个百分点,且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患者高22.5个百分点,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巩固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玉,吴婷婷,王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03(17):238-239.

[2]黄娇鸿,盛振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医正骨,2015,02(14):73-74.

[3]李凤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4,30(21):273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