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临床应用价值

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患者救治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等工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失误等原因及使用相关医疗设备导致的患者皮肤出现的损伤症状,这种损伤属于一种与原发病无关的损伤性疾病[1]。对于新生儿来说,由于他们的皮肤较脆弱,加之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其发生医源性损伤的概率要远高于其他患者。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后,不仅仅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其他皮肤并发症,而且还会导致患儿家属满意度的降低,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我院对住院新生儿给予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将其加以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80例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新生儿为本护理研究实验对象,2017年11月前救治的90例为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男54例,女36例,日龄14天~31天,平均日龄为(21.3±1.9)天;2017年11月之后救治的90例为护理干预组(新生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男40例,女50例,日龄11天~30天,平均日龄为(20.9±2.4)天。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为新生儿及时清洗皮肤,做好对其皮肤状态的监督工作等。

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针对新生儿经常发生的压伤、感染损伤等症状,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为:(1)划伤的护理: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新生儿出现不适时,会出现哭闹等情况,为此,要及时满足其生理方面的需求,减少哭闹同时为新生儿佩戴合适的小手套,避免其指甲对身体部位造成划伤。对新生儿进行输液处理时,可适当对其头部的毛发进行剔除,以便于对针头的固定。(2)皮肤感染以及药物渗漏的护理:对新生儿护理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当为新生儿注射对血管刺激较大的药物时,在针头的选择上要适宜,同时选择血流较充足的血管穿刺,避免关节处;高渗液避免外周静脉输液,根据情况尽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新生儿输液过程中强化监督,加强巡视,并在患儿床边设置好警示牌,避免外界对患儿输液过程造成不良影响。(3)压伤的护理: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患儿,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应该根据患儿鼻孔间距的大小,将水胶体敷料经过裁剪粘贴于鼻部,可以降低鼻塞对鼻中隔的压力,减少鼻塞与皮肤机械性摩擦,或鼻塞与鼻罩交替使用,减少压伤的发生,效果确切。对于治疗期间需要使用约束带的新生儿患儿,定时检查约束带松紧状况,并协助患儿变化治疗体位。(4)对黏贴伤以及尿布皮炎的护理:去除固定的胶带等物时,要保持动作的轻柔,现将其轻轻剥离后再整块的去除。对于固定较牢的胶布,可以借助液状石蜡润湿后将其去除。为防止尿布皮炎的出现,应该在为患儿佩戴尿布时首先将其臀部清洗干净,保持臀部的清洁和干燥。此外,定时更换患儿的尿布。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以及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3.3%高于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10%,差异显著(P<0.05),具体发生情况如表1。

3讨论

新生儿角质层较薄弱,皮肤尚未形成完善的屏障保护作用,因此,外界微小的刺激都有可能导致患儿的皮肤出现损伤的症状。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就是新生儿住院救治期间常见的并发状[2-3]。

为了降低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症的发生概率,我们为新生儿患儿给予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这种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应该遵循基本的护理工作原则,并且要拥有强大的责任心,对于新生儿要给予母亲般的呵护。在采取护理措施时,保持轻柔的动作和温和的态度。并针对新生儿常见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类型,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因此也就能够大大降低患儿治疗期间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概率。

因此,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仁芬,金慧珠.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7,(9):1292-1293.

[2]何育敏.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J].保健文汇,2018,(3):259-260.

[3]张霞.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20):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