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干预的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干预的文献综述

龙凤

龙凤

(湖北省恩施市住院医师;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其中具体分析了急性期针刺干预的可行性,其次包括穴位的选择标准,针刺强度和手法等等,最后分析了针刺结合其他疗法等治疗形式,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针刺;周围性面瘫;综述

周围性面瘫有被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中较为常见,大多数患病者症状为皮肤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部分患者出现双侧同时瘫痪等,该病往往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生活压力,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该病主要患病原因是机体的脉络不通,且常有风寒毒侵袭,阳明,少阳两处的经气阻隔,并长时间失养,其中筋脉无法有效收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1]。该疾病通常会发生在患者的任何年龄阶段之中,其中男女发病率相对统一,发病过程常常速度较快,患者多首先出现一侧的面部呆滞,麻木松弛等,之后闭目耸鼻等动作出现,患者患处的口角一般会向另一侧倾斜,患者疾病侧的额纹消失,难以闭目,少部分患者起初会出现耳后或者面部的疼痛等现象,治疗如果及时,则能够较快的恢复,但是如果不够及时,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2]。我国的医学专家对于该病的关注度较高,治疗方式多样,现进行以下的综述分析:

一、对于急性期针刺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针刺来说,其选择合理的介入时机是其关键,并对临床的治疗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临床中,我们将周围性面瘫共计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急性期,多为1-7天,其次是静止期,约为患者患病的8-14天,最后为恢复期,为患者患病的15天以后[3]。近年来,对于针刺治疗面瘫的报道相对较多,但是对针刺时机的选择尚且存在一定的争议,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急性期使用针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另外,患者的病程相应较短。国内的相关研究之中,有学者使用随机的方式将1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观察组患者给与针刺的治疗方式,对对照组的患者则在急性期不给于针刺的治疗,其中,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4.00%[4]。由此可以说明,在急性期使用针灸的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有研究中同样将名在其医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不给于急性期的针刺干预,对观察组给与急性期的针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炎症发生率,水肿发生率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看出,急性期的针刺治疗周围性疾病效果良好,并能促进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提高血液循环率,加快面部神经的恢复,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5]。

二、急性期针刺干预的取穴标准与手法

进行针刺治疗,必须优先选择合理的穴位,相关学者认为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需要遵循远道取穴的原则,对于有面包部和耳后疼痛的患者应该取太冲,足临泣,外关灯学到,主要的针刺手法为泻法,该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有效率高达100%[6]。另外,国内的诸多著名中医专家主张远道法取穴,在局部位置尽可能少取穴或者直接不取穴,尽可能避免病情的加重。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穴位,对于热毒型可以选取患者的曲池,风池,外关邓雪薇,并通过针刺操作舒经活络,清热凉血,对于各类风寒型的疾病则应该选取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条例患者的阴阳,最终实现祛风寒的效果,对于淤血类型的疾病患者,可以选取患者血海等穴道,通筋活络,临床的针刺治疗之中即遵循远道取穴的相关理论[7]。

国内的研究之中,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急性期必须将控制炎症,消除水肿,促进局部神经循环等为主[8],另外,患处不宜使用针刺的手法进行治疗,另外,取穴应该尽可能的少,手法应该尽可能的轻。得气结束。临床研究中,对急性期面瘫的取穴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治疗面瘫患者共计45例,并选取了阳白,鱼暖,金谷等穴位,效果良好,另有研究中只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共计56例,选取穴位为风池,手法捻转泻法,临床疗效较好。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之中,针刺患者健侧的相应穴位,对于静止期的患者针刺患者患侧的穴位,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治疗使用常规的针灸方式,以上的痊愈率高达98.5%[8]。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时,使用独特的烧山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97.45%[9]。

在针刺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个别的患者会病情加重,但是这些副作用并不是由针刺引发,而是疾病所导致的必然过程,对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炎症症状尚未得到一定的改善,病情往往会逐步加重,必须使用更加全面的治疗措施,并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目前,很多医学专家主张在急性期进行局部的针刺治疗,部分学者发现急性期的局部针刺和远端的针刺剧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局部的针刺效果往往更加显著,能够更大程度上缩短患者的病[情10]。在研究中提出急性期刺激患者的面部神经,能够提高患者的肌肉纤维收缩水平,并促进神经炎症的局部林巴和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水平,改善患者面部神经的不良状况[11]。一般来说,急性期的针刺可以选取患者的太冲,足三里,地仓等穴位,刺激患者面部穴位时需要动作轻盈,针刺的方法为泻法。显示效果良好[12]。

三、针刺与其他疗法结合的治疗研究

除了一些单纯的局部针刺治疗之外,对于周围性面瘫疾病的治疗方式多样,部分医学专家则使用了针药结合,针刺电针,拔罐加针刺等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12],具体有以下:首先,针药结合,可以有效地应用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之中,主要方式是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实现针刺联合牵正汤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方式能够显著的减少患者的治疗流程,效果较好,有研究中使用地塞米松联合病毒唑注射液,生理盐水等、针刺位置选择患者的太冲,合谷太阳穴位进行浅刺激,并通过配比中药牵正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达到100%,经过临床数据分析和后期统计,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7.8%。效果显著。针刺加电针的方式也能取得加号的效果,有关学者全面研究了针刺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结果发现,使用电针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面部神经炎症的症状,病尽可能避免自身疾病的恶化,对于针刺的位置,选取患者的神门,足三里,内关,百会等学到,连接电针仪,根据患者自身的需要给与相应的电流强度,结果显示,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6.2%,电针结合针刺的治疗效果显著[13]。在研究之中,有学者对患者实行年联合超声波治疗局部淋巴和血液循环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发现,超声波结合电针能够较好的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的面部受压时间,提高患者肌肉的兴奋性,促进面神经的恢复。针刺加拔罐的方式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4]。有相关学者提出,针刺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并疏通患者的经络,拔罐有着相同的作用,针刺与拔罐的配合能够更大程度上疏通患者的经络,改善患者的风寒疾病,并促进微循环的产生,加快患者自身的新陈代谢,极大程度上消除炎症,促进病情恢复,拔罐法的操作可以选取患者的大椎,阳白等穴位,可以用闪电法协调进行把关,每次出血量以5ml为宜,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6.4%[15]。

四、结论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的一种经络不通,正虚邪实的疾病,针刺是中医的常见治疗手法,使用针刺进行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病程,另外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症状。相比较西医等治疗来说,该种治疗方式毒副作用较少,且价格低,尤其适用于急性期的应急治疗,但是当前对于针刺治疗的方式尚未存在统一的,规范化的治疗原则,医学工作者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尚且纯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方式,梳理了其治疗的时机选择,手法,和配合治疗措施等,有着较高的理论意义,但是尚有不足,未来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帕茹克·鲁提夫拉(Paruhlutpulla).针刺配合肌内效贴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

[2]李永芝.健侧与患侧交替针刺治疗急性期风热型贝尔氏麻痹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7.

[3]吴朝刚,贾瑞莉,李丹虹,刘景洋.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50例[J].光明中医,2017,32(02):240-241.

[4]刘茵,郭大畅,任翱翔,徐莉娜.不同针灸治法干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比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10):62-65.

[5]金明卜,徐萍,张叶熙,苏莉.穴位针刺辅助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及对H-B分级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0):2667-2669.

[6]王照钦.电针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机的临床与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7]李永芝,张秀媛,谢贤辉,谈华龙,孔祥一,茹煜祺,刘国玲,王涛,刘自力.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5):52-54.

[8]洪晓婷.红外热成像指导梅花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

[9]李瑞瑞.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型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8.

[10]叶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11]黄白银.针刺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12]张涛.不同针刺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7.

[13]黄超,赵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况[J].新疆中医药,2018,36(01):127-129.

[14]龚丽,唐巍,昝兴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近五年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3):112-116.

[15]韦华军,黄丽燕.中医外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2018,41(0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