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角蛋白18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血清角蛋白18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李孝楼陈颖陈阮琴欧旸陈明胜

李孝楼陈颖陈阮琴欧旸陈明胜通讯作者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福州35002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角蛋白18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0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角蛋白18水平;使用国内S2000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活检组织进行评分。结果:慢性乙肝组中血清角蛋白1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角蛋白18水平和肝纤维化有关。结论:实验表明,血清角蛋白18的水平能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因此可以推广至临床进行广泛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诊断。

【关键词】血清角蛋白18;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5-0041-02

1概论

慢性乙型肝炎(HBV)简称乙肝,我国是乙肝患病大国。主要的感染来自于乙肝患者和潜在的携带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母婴、血液等[1];临床表现主要有:全身表现如疲劳,消化道现象,黄疸,一系列肝的症状如肝外表现和肝纤维化等[2]。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1月进行住院肝穿确诊的符合试验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共100例(CHB组),以年龄、性别匹配10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个人信息如表1,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以进行实验对比。

2.2试剂和仪器

MC1616一次性活检针(美国BardPeripheralVascular公司)

安图斯酶标仪(美国宝特仪器有限公司)

角蛋白18ApoptosenseELISA试剂盒(瑞典PEVIV公司)

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美国BECKman)

2.3方法

肝组织活检:使用B超检查从而确定要穿刺的具体位置;进行术前准备,如一系列的消毒、麻醉等准备工作;开始实施穿刺操作,医生使用MC1616一次性活检针在1-2秒内迅速穿入之前找好的穿刺点并且拔出[3]。

血清角蛋白18水平检测:抽取患者静脉血液5ml,30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使用安图斯酶标仪进行ELISA检测;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

进行盲法看片,根据国内S2000评分系统进行肝的纤维化分级:S0没有纤维化;S1为汇管区、局限窦周和小叶内纤维化;S2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肝门束扩大,小纤维间隔形成;S3为间隔很多而且伴小叶结构紊乱,没有肝硬化;S4为早期或确定性肝硬化[4]。

2.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CHB组与健康组只在清蛋白和γ‐GT上有相关性(P>0.05)。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化指标的比较显示血清角蛋白18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见具有差异性(P<0.01)如表3。

与肝纤维化分级S0比较P<0.01。

4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常常导致肝纤维化,产生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是HBV病毒感染肝细胞组织,使之在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下首先死亡,接着被修复,在反反复复的损伤与修复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肝纤维化的瘢痕,这种瘢痕更加促进了肝纤维化,容易使肝受到更大的损害,进而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等极其严重的肝病。肝硬化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表现如疲惫感强烈、食欲消退、持续性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和出血等症状。本研究调查发现血清角蛋白18在HBV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明显比健康人高,而且对比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HBV患者的血清角蛋白18水平,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说明血清角蛋白180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另外,实验数据显示角蛋白18与常规肝纤维化指标HA、IV‐C和LN呈正比,这更进一步的提示了血清角蛋白18和肝纤维化具有相关性;而且血清角蛋白18水平同样与ALT、AST呈正比,也就是说角蛋白18也能反映了肝脏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血清角蛋白18在HBV患者体内具有高表达的现象,而且角蛋白18在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过程中由于其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因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指导临床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

参考文献

[1]陈莉,王全楚,王东琳.两种方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记物结果对比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4):360-361.

[2]刘建霞.Nr超声造影技术及血清学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评估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6):617-619.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5(1):56

[4]南月敏,张玉果.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治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3,26(3):141‐145.

福州市卫生计生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7-S-wq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