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火电企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常态下火电企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

王吏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平热电公司吉林省四平市136001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结构、动力机制、调控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崇高使命,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随着能源的不断利用,各火电企业面临着一个全新经营环境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火电企业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是不断提升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首先分析现状,阐述了当前东北区域火电自身需要转型的迫切性。然后,在对国家宏观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围绕未来东北区域火电企业怎样实施热电联产转型发展,怎样从单一火电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发展及怎样利用检修资源开辟电力市场检修等三种方式,对东北区域火电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路径进行了探索及研究。

关键词:新常态;火电企业;转型发展;热电联产;综合能源;电力市场检修;竞争能力

一、东北区域火电企业需要转型的迫切性分析

1.综合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目前,东北区域火电企业总体的综合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表现在一方面,由于东北区域内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老机组的存在,导致火电机组总体煤耗还较低。另一方面,火电企业对资源价值意识比较淡薄,没能正确认识到余热、余压等资源的价值,从而没有真正做到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汽、热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导致东北区域火电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2.区域内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

“十一五”期间东北区域火电装机增长过猛,但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较小,能源消费水平较低,由此造成吉林省乃至东北区域当前电力严重过剩,且短期内缓解难度较大。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拥有经济风向标之称的社会用电量开始变得供大于求。在全国电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设备利用小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不同发电企业之间正展开激烈的角逐,试图争取到更多的用电市场。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电力市场高度竞争,电价结构发生变化,火电企业盈利水平严重下降。

3.新常态下火电企业面临新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面临深入调整,以往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将转向创新驱动。这种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国电力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新挑战。目前在能源转换、利用效率方面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电力供应侧,我国火电能效利用率最高仅为44%左右,新能源产业中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电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不适应。电力消费侧,节能意识不强,消费终端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单位能耗产出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何适应能源革命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今后电力能源产业必须突破的重要瓶颈。

二、国家相关政策分析

1.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2014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研究拟订了《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该计划明确在2014-2020年,国家将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2.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下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该计划明确在2014-2020年,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到2020年,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其中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除空冷机组外)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坚持“以热定电”,到2020年,燃煤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重力争达到28%。

3.关于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部,于2016年3月22日联合下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就热电联产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因地制宜利用余热、余压、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燃气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鼓励风电、太阳能消纳,困难地区探索采用电采暖、储热等技术实施供热。推广应用工业余热供热、热泵供热等先进供热技术。鼓励各地建设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和各种全部利用汽轮机乏汽热量的热电联产方式满足供热需求。

三、转变火电企业未来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1.大力发展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就是锅炉蒸汽经抽凝式汽轮机或背压式汽轮机,发电后供热的运行过程,是一台汽轮发电机组生产电和热二种能量,并向用户供应电和热两种能量。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全国热电装机已超过2.5亿千瓦,热电行业将加速发展。“十三五”时期将改造3.5亿千瓦火电装机为热电机组,使热电占总装机比重从2013年的20.3%上升为2020年的近40%。以四平热电公司为例,2014年以来,四平热电公司在推进热电联产的进程中,把对外供汽作为企业开源增效的重要抓手,结束了投产16年来工业热负荷为“零”的历史。目前,工业热用户已增加到9家,供汽量每日可达245吨,2015年工业供汽收入764万元,在提升增收创效能力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2015年,四平热电公司对一台100MW凝汽机组进行高背压改造,改造后增加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使热电联产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2.从单一火电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电力供大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增速放缓,用电需求低迷,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电力装机过剩的矛盾更为突出。有电力行业分析师表示,火电过剩的形势已经很严峻,对于电企来说,坐享了几年低煤价的低成本利好,2016年预计会是一个转折点,业绩下行的可能性较大。而电企面对火电过剩的现实,不断开拓新能源市场可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正引起全球的关注。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下,风电、太阳能也将大规模开发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新能源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简化发电类业务申请流程,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建立燃煤火电机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分布式电源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等,有利于推动火电企业调整优化电源结构,进一步加快发展新能源。

3.利用检修资源开辟电力市场检修

--发挥专业优势,培育精良检修队伍。把开辟电力市场检修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把整合优势资源视为开辟电力市场检修的必要前提,把培育精良检修队伍作为开辟电力市场检修的必要条件,通过技术输出培养专业的检修队伍。

--把握市场规律,提高品牌意识。以加快企业资质建设拓宽进入电力市场通道,建立符合外部运作的内部机制,依靠管理创新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强化向“顾客”提供最优服务的品牌意识,以精良管理创建精品工程,以精品意识争取市场的更大份额。

--加强区域运作,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及客户需求,积极承揽火电机组、风电和光伏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向环保设备运维管理及催化剂再生领域拓展,努力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逐年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东北区域火电企只有转变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才能逐步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