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桡动脉采血术的体会

/ 1

小儿桡动脉采血术的体会

胡海珍

胡海珍(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江西修水3324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91-02

【关键词】小儿桡动脉采血体会

2011年6月~2011年11月,我科对540例小儿采集血液标本采用桡动脉采血术,大大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得到家属的认可。现将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540例。新生儿185例,男:96例,女:89例,年龄:10min至26天,其中早产儿40例;疾病:新生儿窒息62例,新生儿肺炎44例,其他39例;婴幼儿355例,男:174例,女:181例,年龄:2个月至4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76例,肺炎69,病毒性肠炎并轻度脱水74例,其他36例。

2方法

2.1触摸桡动脉搏动定位穿刺[1]选择桡侧腕屈肌腱与桡骨茎突之间,桡动脉搏动明显并触摸有条梭状感之处作为桡动脉穿刺部位。小儿上肢外展至床边,手垂于床沿下,或腕关节下垫一小软枕,手心朝上,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拇指自然放于其掌心,然后将患儿手掌略抬高并轻轻拉向于手背约40°,使桡动脉相对固定,在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接5号半头皮针向心方向与皮肤呈20°~30°平稳进针,当针头进到1/2~1/3时即可进入桡动脉。如不回血,可移动针头的方向和深度再慢慢后退,遇一股冲力感,可见回血。穿刺成功,抽取所需血量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球压迫5min以上。

2.2桡动脉“十”字定位穿刺[2]患儿体位不限,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线做一水平线,再以此水平线的中点做一垂直平行线,即成一“十”字,于“十”字的交叉点向掌根部约0.5cm于第1腕横纹处或第1~2腕横纹之间,即为进针点。其他步骤与触摸桡动脉搏动定位穿刺法相同。

2.3桡动脉食指定位穿刺术者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拇指放于其掌心,沿食指外侧边缘向上做一垂直线,该垂直线与第二腕横纹的交界点即为进针点。

3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437例,穿刺成功率81%;二次穿刺成功率99%。对103例一次穿刺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定位不准导致失败49例,血流不畅54例。

4讨论

4.1经桡动脉采集血标本优点

文献报导[3]只要正确掌握桡动脉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采集成功率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法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局部皮肤青紫瘀斑比较及采血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桡动脉采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特别是冬天不用松解患儿衣服,穿刺所需时间短,小儿损伤小,给患儿造成的痛苦相对较小,既能达到所需采血量,而又不影响化验结果,深受护理工作者欢迎。

4.2经桡动脉采集血标本失败原因分析

4.2.1定位不准本组有49例标本因定位不准确造成穿刺失败。根据解剖特点,桡动脉在接近桡关节桡骨茎突出水平处发出分支,该处血管较粗,此段血管的体表投影为茎突与前臂内侧中线的中点线,十字法正是根据这一解剖特点进行定位的。但由于穿刺过程中十字法定位主要是靠目测,难免会有误差,加上小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管细小,微小的误差也可能会导致穿刺失败。因此,为了提高定位准确性,穿刺过程中可同时进行食指定位法(根据体表解剖位置,桡动脉经掌心向下做一垂直线正好与食指外侧边缘重合),由于新生儿手掌较小,可直接用头皮针沿食指边缘向上进行定位,从而减少了目测带来的误差,提高定位准确性。

4.2.2血回流不畅在采集过程中常见血回流到采血管内一小段后,便不再回流。常见情况是与针尖位置有关,将针头稍抬高或放低常能将血采集到需要量。另一种情况如低体温、危重休克患儿末梢循环不良,动脉血压低,血回流不出,此种情况可先用毛巾热敷桡动脉处,待末梢循环改善后再进行穿刺。

4.3标本采集需要注意的问题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拔针后针眼按压一定要准确、力量有效、时间充足至穿刺点无渗血又不影响手部血运,同一部位避免反复穿刺,以免损伤血管壁,影响血流。穿刺前,应做尺动脉通畅试验,确保手部血运通畅[3]。

参考文献

[1]曲凯.小儿桡动脉采血技术的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29-8630.

[2]罗剑红.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咸宁学院学报,2009,23(1):81-82.

[3]奚云,周云霞.小儿桡动脉替代股静脉采血临床对比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