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聪通窍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复聪通窍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曾霞

安乡县第三人民医院湖南常德安乡县415600

摘要:目的:探讨复聪通窍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复聪通窍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治疗15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纯音听阈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聪通窍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复聪通窍汤;临床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为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特征为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依据病程长短,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患者病程超过8周,即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为急性期的治疗不及时或反复发作所致。临床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易反复发作,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复聪通窍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具有良好效果,本院以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复聪通窍汤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2例,男63例,女49例;年龄9~61岁,平均(32.4±2.1)岁;病程9周~40周,平均(18.7±7.6)周;单耳97例,双耳15例;声导抗:鼓室图B型曲线84例,鼓室图C型曲线28例;传导性听力障碍76例,混合性听力障碍36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2)排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中耳积液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给予患者1%呋麻滴鼻液,滴入鼻腔,每天2次;罗红霉素胶囊150mg,口服,每次1粒,每天1次;泼尼松片30mg,晨起顿服,每次1片;如患者是儿童,药物酌情减量。治疗7d后,依据患者病情减量,再继续服用8d。

实验组患者采用复聪通窍汤治疗,方剂组成:陈皮、党参、白术各15g,制半夏、茯苓各12g,川芎、香附、白芥子、石菖蒲、路路通、桔梗各10g,柴胡9g,升麻、炙甘草6g。每日1剂,加500ml水煎煮,至300ml时停火取药液,饭后1h温服,早晚各1次,连服15d。

1.3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鼓膜恢复正常,咽鼓管通畅,听力提高>30dBHL,鼓室图曲线恢复至A型;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鼓膜接近于正常,咽鼓管通畅,听力提高>15dBHL,鼓室图曲线恢复至A型或As型;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鼓膜、听力、鼓室图曲线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的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平均数±标准差(±s),组间比较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数(n)和率(%),组间比较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为(46.2±6.7)dBHL,对照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为(46.4±6.9)dBH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5d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为(26.2±9.7)dBHL,对照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为(31.2±9.9)dBH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15d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闭塞感等,发病因素比较多,主要是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感染、免疫等[1]。儿童为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人群,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易转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影响儿童听力及言语发育,由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对预防及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减轻症状、减轻传导性聋和预防慢性咽鼓管阻塞导致长期后遗症为主要治疗目标[2]。当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式比较多,且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不断出现,每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各不相同,但患者易出现反复发作,而且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大,容易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听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

中医认为,多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初期为实证,辨证分型属于风邪袭耳、痞塞耳窍,或肝胆火热、上壅耳窍,长期未治愈后,实证转为虚实夹杂证,中医证型也发生变化,变为脾虚湿困、痰湿泛耳,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导致患者病情不断恶化,增加治愈难度,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对症下药,行气活血、通窍开闭[4]。复聪通窍汤的基础方为王氏二陈汤和通气散,通过加减而来。在方剂中,主要中药为陈皮和制半夏,功能为祛痰除湿,次要成分为党参、白术、茯苓,功能为祛痰化湿,川芎的功能为行气调血,香附活血通窍,白芥子行气化痰,石菖蒲化浊、利水渗湿、通络开窍,同样为次要成分,同时,再加入柴胡、升麻、路路通、桔梗和炙甘草,多味药共同作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通窍聪耳[5]。在本研究中,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复聪通窍汤治疗,治疗15d后,实验组患者的纯音听阈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说明,采用复聪通窍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特征为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时,尽管治疗效果比较高,但患者易出现反复发作,并不能良好的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采用复聪通窍汤治疗时,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鼓膜恢复,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通畅咽鼓管,提高患者听阈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承受的痛苦,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陈敏芬,潘兆虎,王海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04):465-466.

[2]韩茉.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近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3:30+32.

[3]曹志,李浩,刘元献等.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35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7:39+41.

[4]张新鸽,严道南.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06:471-472.

[5]段超文.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J].当代医学,2010,16(1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