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

王永祥

东莞市厚街镇经济科技信息局523960

摘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课题,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通过介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理念,阐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方向,分析市场与政府对于两化融合的影响,为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建设提出一定理论经验。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恰逢信息技术的勃兴、渗透和催化,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推进两化融合,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系统性的推进两化融合将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以其特有的高渗透性、高倍增性和高带动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我国已经进入由信息产业大国向信息产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

1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理念

1.1信息化的主要内涵

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众多领域、有着多重含义的经济、技术范畴,并且其内涵界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变动之中。从总体上看,它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2工业化的主要内涵

主要是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战略性的生产函数(StrategicProductionFunction)连续变化的过程,强调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变革,强调工业化过程最先发生于生产函数、后以支配的形态形成新的生产函数普及整个社会,其中农业和工业两方面的生产现代化和机械化最具代表性,交通运输、动力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等行业表现最为显著。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技术的突出变化、各个层次经济结构变化显著、生产组织发生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变化。

从这点来看,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其作用仍是劳动的替代品,其实质仍是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变革,因此,按照对于广义工业化的解释,工业化是生产率变革、技术革新、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其中包含信息化过程。

1.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其内涵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衍生等多个层次实行融合,是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全面剧烈转变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发生在工业领域,也发生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活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层面,一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二是指信息资源与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三是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孕育新一代经济的产生,极大促进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四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产力。这一融合趋势需要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政策机制、信息文化四个方面的支持。

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

2.1信息技术与设计、制造技术融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舞台,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信息技术融合到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装备、企业管理、产品流通、营销渠道等各个环节中,推进了制造业从生产性制造业向服务性制造业转型。研发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制造业最早应用信息技术的领域。

2.2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工业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不可缺少的手段,包括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随着信息技术向传统工业生产流程的渗透,传统工业的生产成本逐步降低,CAD、CAM、CAPP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包括机械、化工、汽车等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2.3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融合。

信息技术不仅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工业化水平,还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并催生了一批以信息技术为服务核心的新兴服务业。信息技术与贸易的融合使电子商务作为新的贸易形式逐渐被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所接受。

2.4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依靠管理信息系统(MIS)、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来推进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

2.5信息化与资源、能源供给体系融合。

信息技术在工业行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有助于推进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实现单位GDP能耗水平大幅降低。

2.6信息化与人民生活的融合。

伴随信息资源产品与服务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主要消费品,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生产与消费,将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生产与消费形式,这大大增强了人类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可持续性。通过构建无处不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便捷地通过信息网络获取任何生活服务,全面提高生活品质

3市场与政府对于两化融合的影响

两化融合作为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和政府作为外部因素对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形成了影响与作用。

3.1市场作用

两化融合是通过市场内在功能得以实现的。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动力即是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市场运行规则作用之下,企业自主地寻求生产、交易与分配形式,寻找具有市场潜力的商品或新的管理方式,由此便蕴含着信息技术利用和创新的动机,驱动市场主体不断进行信息技术利用和创新。市场运行机制通过市场的信号功能将融合与企业的发展相联系,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并通过对应用信息化的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来引导信息化在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推广,同时通过自身的成本价格来确定企业应用信息化的成本与代价,从而确定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并且市场通过利益机制的导向,为工业部门应用和创新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提供强大的利益驱动,最终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升级,促使企业向着更高层次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推进,并通过技术边界、产品边界的模糊化实现产业融合和衍生出新产业。

3.2政府作用

从本质上来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是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跨越和经济跨越,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换问题。要实现这种结构的转变,除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主体外,国家、地方政府对于技术跨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形成支持与鼓励也成为决定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否能够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总结来看,政府的作用不可缺少。一方面,政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有力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一个社会部门,自身需要信息技术、信息产品、网络平台的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为两化融合提供直接动力。

4结语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伴随着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发展而来,信息技术推动了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信息化成为了工业现代化的催化剂。融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非简单地走传统工业化,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融合业务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与新兴产业的融合,通过融合促进全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与升级。两化融合信息化是一个渐进过程,通过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存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构建信息社会为导向,提出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