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与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诗歌教学与素质教育

常晋波

常晋波(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河南郑州450007)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作为文学教育重要内容的诗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诗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小胥》:“(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孔子教授门徒的四科,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文学就包括学习《诗经》,要求熟读背诵,并能用于政治活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先秦政治文化活动中,赋诗言志风气之所以盛行,正是当时上层社会诗歌教育的流行和普及。《论语·阳货》记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不仅用于政治活动,也用于日常生活。汉代官学立有五经博士,其中就包括《诗经》。由于《诗经》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应对。唐代兴科举,作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诗的高度繁荣。读诗写诗,成为文人士子出仕和进入上流社交场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诗,王勃、李贺也都是很早就开始作诗。宋代朝廷多次选拔神童,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官职。《宋史·晏殊传》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考的内容就是诗、赋、论。《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蘅塘退士)专为教学而编的唐诗选本。作者说:“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百首亦莫能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成了俗谚。

二、优秀的诗歌作品蕴涵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

经典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精湛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感情,精深博大的思想,幽杳深邃的意境,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开展诗词学习,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视野开阔,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和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一)培养审美情趣

好的诗歌犹如好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却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有的偏重故事,有的偏重知识,有的偏重趣味,都不如诗直接调节情感的作用大。诗是抒情的,直接或间接诉诸情感,又富于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愈思愈绵长,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一览无遗之感。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视富贵若浮云且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多读些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他们多数人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完善健全人格

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人文教育极其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社会的进步。人文教育深远地影响到孩子的前途、未来及其一生,也关系到我们辛辛苦苦教育出来的学生是否是有“人性”的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工作的成败问题。一般说来,从六七岁到十七八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关心和渴望了解社会,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和帮助。凡是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可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诗经》就是一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曹操诗中的粗狂苍远,陶渊明诗中的率性自然,李白诗中的浪漫虚幻,杜甫诗中的忧国忧民,苏轼诗中的豪放纵横,辛弃疾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声,以及《窦娥冤》等通俗精彩的元代散曲作品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生活状况,体会古人生存状态的审美范本。

(四)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恰当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仅在于学了多少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会语言运用能力,怎样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一些遣词造句以及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包括规范、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诗歌语言,往往又是很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都有各不相同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或典雅雍容,或恣肆放纵,或优美婉丽,或自然朴素。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