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刍议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郑梅

郑梅(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河南淮阳4667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07-01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用双眼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所讲内容的理解。比如我在教学《奶奶的白发》一课时,低年级的孩子不太能理解“这白发一半时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一句的含义,于是我让孩子们回家观察自己的奶奶每天都要做哪些事,再问一问家里人,奶奶以前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大多数孩子都会体会到奶奶的辛苦,此时再来学课文,大家都能感受到文中小主人公心里的愧疚之情。再比如《这儿真好》一文中,有个词叫“绿叶成阴”,我没有用词典上的语言去解释,而是趁着下课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去看了看茂密的樟树,领着他们站到树阴下体会凉爽的感觉,这个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绿叶成阴”的意思。

2.用表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因为在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比如在教学《陈毅探母》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了陈毅和母亲,鼓励学生用生活中体会到的与母亲之间的骨肉之情来表演,通过他们的生动表演,我看出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丰富了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从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学生在打扫的时候发现地上有许多小朋友掉的铅笔,想到要爱惜学习用品。有的学生答应别人的事情总是忘了去做,那就是不讲诚信,这些事情,都可以让学生来来表达,来讨论。

2.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我们学校举行的“啄木鸟”活动,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就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要悉心安排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一些生字的字谜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获得共同学习的乐趣;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还有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去工厂参观访问,或者到别的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的郑板桥故居、千姿百态的桥、千岛菜花、大闸蟹……都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3.从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里开店做生意,于是学生经常帮着设计广告词宣传语;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看来,语文和生活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欣欣向荣、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