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

廖嫦玉郑秀桩吴喜英林婉贞

廖嫦玉郑秀桩吴喜英林婉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对我院儿科门诊的处方进行分析,了解我院目前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基本情况,作为临床用药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200份,对抗病毒药类、抗菌药类、解热镇痛药类、糖皮质激素药类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病毒药比例较大,占42.5%,以利巴韦林和抗病毒药口服液为主;紧随其后是抗菌药,使用率为38.0%,主要以阿奇霉素及头孢类为主;解热镇痛类占21.0%,主要是布洛芬制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占3.5%。讨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用药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征,针对性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抗菌药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206-02

上呼吸道感染(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URTI))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冬春季节,其中包括鼻、咽、喉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一般统称为上感。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为了解我院现在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基本情况,笔者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200份,对门诊小儿用药中抗病毒药类、抗菌药类、解热镇痛类、糖皮质激素类这占主要地位的四大类药物的常见问题及合理性进行用药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使用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200份。

1.2方法

按照抗病毒药类、抗菌药类、解热镇痛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对占主要地位的四大类药物使用中的问题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2结果

2.1从随机抽取200份处方结果显示,我院门诊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病毒药比例最大(42.5%),主要使用品种为利巴韦林和抗病毒口服液;紧随其后的是抗菌药(38.0%),使用的抗菌药中以阿奇霉素及头孢类为主,用量最大的为阿奇霉素;解热镇痛类(21.0%),主要是布洛芬制剂及双扑伪麻等,还有中成药羚羊角滴丸;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5%),以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甲泼尼龙为主。详见表1。

表1200份处方中抗菌药类、抗病毒药类、解热镇痛类、

糖皮质激素类使用情况[n(%)]

药物类别处方数使用率(%)

抗病毒药类8542.5%

抗菌药类7638.0%

解热镇痛类4221.0%

糖皮质激素类73.5%

处方中有时会将不同类别的药物联用。

2.2200份门诊处方中,使用抗病毒药处方占85份,排名前三的药物品种分别为利巴韦林、抗病毒口服液和金刚乙胺,详见表2。

表285份处方中抗病毒药使用排名前三药物品种[n(%)]

抗病毒药药物名处方数使用率

利巴韦林4957.6%

抗病毒口服液3844.7%

金刚乙胺1517.6%

处方中,有时会将两种不同的抗病毒药联用。

2.3200份门诊处方中,抗菌药占76份,主要使用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详见表3。

表376份处方中抗菌药使用排名前五药物品种[n(%)]

抗菌药药物名处方数使用率

阿奇霉素1722.4%

头孢克肟1519.7%

头孢克洛1215.8%

阿莫西林911.8%

头孢呋辛45.3%

3讨论

3.1抗病毒药类用药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本次调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病毒药物使用率为42.5%,常用的有利巴韦林和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在临床上的使用时间已经有30余年,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变态反应以及皮肤损害、溶血性贫血和胃肠不适等。抗病毒口服液属于中成药制剂,对儿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临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严把药物适应症。

3.2抗菌药类用药分析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经临床多年使用证明其具有安全性好,高效低毒,因此,此类药物可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等的首选药物[1]。从抽取的处方结果显示,本院处方中抗菌药用药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未出现对小儿有不良反应的氨基糖甙类药与喹喏酮类抗菌药。但总的来看,大部分的处方诊断都是感冒,而婴幼儿的感冒80%-90%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临床用抗菌药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产生耐药性导致抗菌药滥用的问题。

3.3解热镇痛药类用药分析从门诊解热镇痛类药物使用情况显示,布洛芬属小儿较安全的解热镇痛类,但羚羊角滴丸属于中成药,其缺乏儿科的详细临床资料,要慎用。本院有些医师在没有查出病因前就盲目使用解热镇痛药,这样不仅会掩盖病情,还会引起小儿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发生虚脱等严重不良反应。毕竟新生儿、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中枢发育尚不成熟,要慎用解热药。还有小部分处方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其复方制剂,虽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有些医师应用剂量偏大,会造成肝功能的损害,3岁以下的小儿应慎用[3]。

3.4糖皮质激素类使用分析糖皮质激素因退热快而常与抗菌药配合使用,但使用不当会降低机体免疫力,扰乱内分泌,而且容易改变热型,掩盖病情,因此,临床上应控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一般的小儿发热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退热,必须使用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4结论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的特殊领域,医生要树立高尚医德,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观念合理使用药物,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治疗作用,杜绝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盂黎辉,董宝坤.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1):24-26.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10,9.

[3]俞幼娜.小儿用药特点及安全性用药之浅见[J].工企医刊.2010.23(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