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法开“井穴”治疗肝癌剧痛疗效观察

/ 1

子午流注法开“井穴”治疗肝癌剧痛疗效观察

税正忠

税正忠(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中图分类号】R2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446-02

肝区剧烈疼痛是晚期肝癌患者最痛苦的症状。近七年来,我们对45例肝癌晚期患者所发生的肝区剧烈疼痛采用子午流注按时开“井穴”的方法,与注射镇痛剂吗啡、强痛定进行对照观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49例患者中除住院30天内死亡者4例外,生存30天以上及出院有追访者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0—50岁33例,61岁以上者12例,平均年龄43.5岁。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均按《西医内科疗效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为观察子午流注按时开“井穴”对晚期肝癌患者剧痛的影响,将45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法分为二组:

I组:每晚午夜12时,根据年、月、日的干支顺次取穴,按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本着阳进阴退的规律,不断地推演循环以开取“井穴”,同时双日加太溪,单日加太冲。

Ⅱ组:肝区剧烈疼痛时注射吗啡或强痛定一支。

3疗程及比较方法(见表1、表2)

每晚12时针刺“井穴”,1次;吗啡或强痛定针剂在肝区剧烈疼痛时注射,并配合常规西药治疗。15天为一疗程。

3.1治疗结果从表1可见:第一疗程显效率两组有明显差异,镇痛效果西药组高于针刺组(P<0.05)。

3.2从表2可见:显效率、有效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镇痛效果针刺组高于西药组(P<0.05)。

3.3从表3甲乙可见全身症状改善,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4典型病例

余某,男,48岁,工人。主诉:上腹部疼痛5个月余,从2004年初开始沉发冷热,不思食、右侧肝区剧烈疼痛、自觉上腹部有包块。经CT扫描:肝右上叶后方占位性病变。B超显示脾肿大。有高血压,于2004年2月5日入院治疗。

体检:体温37.2~37.8℃,血压:120/76mmHg,面色苍白,清瘦,双侧颈淋巴结可扪及颗结节三粒,心肺(一),肝腹水n级,肝大剑突下10cm,右锁骨中线肋下7cm,表面凹凸不平,质硬边钝,压痛明显,下肢浮肿。

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硬化型Ⅲ期,肝硬化腹水。

治疗:针刺于每晚12时,按子午流注推算开“井穴”并配合双日加太溪,单日加太冲。经过第一疗程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通过第二疗程后大的疼痛基本消失,全身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食欲增进,体力恢复,CT扫描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缩小,半年后B超显示,肝内光团消失,血色素上升至84%,红血球从270万上升到390万,患者自觉良好,于2004年6月出院,出院后随访无复发,至今健在。

5体会

5.1祖国医学认为肝癌多因肝郁,邪毒内蓄导致气滞血瘀、瘀湿胶结而成为症结,其主要病理机制是:气血亏损,肝肾虚衰。临床实践表明:对肝区剧烈疼痛的肝癌患者非专法难以奏效。

5.2机体阴阳气血循行如周流之水,盛有进,衰乃过,子午流注针法则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径、人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逐日按时开穴,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以调和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

5.3夜则血归肝,午夜迎气血之盛而“井穴”则能补益是衰竭之气血,调畅气机以驱逐久留顽痰瘀,以达到扶助正气,缓急止痛之功效。

5.4强烈镇痛剂吗啡、强痛定的镇痛效果呈递减趋势,日久无效;而子午流注按时开“井穴”法镇痛效果呈递增现象,且机体的其他病理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存活率比西药组高,这为我们预防和进一步治疗肝癌展示了可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