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电图ST-T异常临床诊断价值论述

/ 1

关于心电图ST-T异常临床诊断价值论述

王晓东薛艳霞张维忠张瑞美(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

心电图的诊断经常出现ST-T异常的报告。ST-T产生机理是什么?ST段指ORS波解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它代表心室除极完毕尚未复极的一段时间,在心脏电生理活动中为动作电位2位相,此时相主要是细胞膜上钙离子内流过程,为缓慢复极期。T波为心室复极波,为动作电位3位相,此时相细胞内钾离子外流产生膜电位,为快速复极期[1]。因此,ST-T的电生理活动为维持心脏正常运转起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80例出现ST-T异常的患者,男296例,女84例,年龄28-75岁,40岁以上占90%。

1.2方法①心电图测量:以PR段作为等电位线,经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的ST段水平,取其均值;②记录主要症状,体征和阳性检查结果;③分类统计临床诊断。

2结果

冠心病142例,高血压心脏病138例,肺心病50例,风心病18例,心肌病12例,肝硬化12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8例,以上患者均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

3讨论

有些医务工作者看到ST-T异常就做为特异性诊断是不合适的,ST-T异常即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心肌供血不足,而这些心电图的相当部分实际仅表现为一个或几个导联ST-T异常,有些甚至不能算作ST-T异常,如单纯Tavf低平,avL主波向上,但振幅偏小,T波低平或倒置等。在诊断心肌缺血时亦往往忽略年龄因素,常常对青年人的ST-T异常随意定为心肌缺血的诊断[2]。其实能够导致心电图ST-T异常绝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一种因素,异常的因素很多,生理因素:如饱餐、饮冷水、过度呼吸、体位改变、神经官能症、疼痛、情绪波动、更年期综合症等。病理因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水、电解质失衡、失血、感染、休克、药物影响、心包炎、心肌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均可以引起ST-T异常,所以在诊断时必须全面考虑方能得出正确结论。

此外,ST-T异常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凡是心室除极顺序正常,即QRS波群无改变的为原发性,如心室肥大,引起弓背向上下移,T波负正双相或倒置,洋地黄类药物引起ST-T改变呈凹面向上型下移呈“鱼钩样”改变。低血钾时ST-T下移往往同时有T波低平,U波增高。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ST-T改变,表现为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05mv,T波低平或倒置,有时U波也倒置。凡是心室除极顺序改变,即QRS波群改变称为继发性,如: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症等,但是原因性与继发性ST-T异常有时区分比较困难,经常是共存的。

总之,对ST-T异常的诊断应持慎重态度,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否则不但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同时也给临床医生造成错觉,延误治疗,即使遇到典型的缺血型ST-T异常,而病人年龄又在冠心病易患年龄内,心电图诊断也不宜过于肯定,而应客观地写为“符合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这不仅体现辅助科室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时,常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同时也为心电图诊断留有余地。

参考文献

[1]黄宛.黄大显.王思让等,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7-489).

[2]卢喜烈.杨磊石.陈旭光等,12导联心电图同步诊断学(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