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分析

丁秀敏

丁秀敏(河南省方城县妇幼保健院473200)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对所有病例的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多有足月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7例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中,新生儿感染(43.2%)、母乳性黄疸(16.2%)、溶血出血因素(13.5%)位居前三位;所有黄疸新生儿经过早期干预治疗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临床治愈25例,占67.5%,好转9例,占24.3%,无效3例,占8.1%,总的有效率为91.9%,未出现胆红素脑病病例;平均住院天数7.2±1.6天,出院随访13例,黄疸于8周内消退。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母乳性黄疸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尽早给予蓝光治疗干预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18-02

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积聚过多的胆红素导致皮肤或者其它组织黄染,当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时,可导致一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此种脑病为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阶段,可对新生儿脑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死亡[1]。因此,对于明确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时诊断并早期给予干预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出生体重2350~4320g,平均体重3425.6±425.2g;日龄0~24h的新生儿4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43.6±25.6μmol/L;日龄24~48h的新生儿6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95.6±23.6μmol/L;日龄48~72h的新生儿7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37.6±21.5μmol/L;日龄>72h的新生儿20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77.3±28.3μmol/L;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2]给予明确诊断。患儿发病原因的构成比见表1。

1.2治疗方法

所有黄疸新生儿均接受常规对症及原发病因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光照所用的蓝光波长范围在435~485nm之间,照射频率在0.60~0.70千瓦左右,照射治疗过程中注意遮盖患儿的会阴部、双眼部位。照射治疗时间按照胆红素水平而定,一般在5~20h左右,3天为一个疗程,之后测定血浆胆红素水平。

1.3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治疗3天后,皮肤黏膜部位黄疸消失,无反弹现象出现,血清胆红素<85μmol/L以下;好转:治疗3天后皮肤黏膜部位黄疸显著减轻,血清胆红素在85~221μmol/L;无效:治疗3天后,皮肤黏膜部位黄疸无明显减退或者加重,血清胆红素>221μmol/L。

1.4应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足月新生儿黄疸原因及构成比

2结果

2.1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构成比

37例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中,新生儿感染(43.2%)、母乳性黄疸(16.2%)、溶血出血因素(13.5%)位居前三位;见表1。

2.2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疗效

所有黄疸新生儿经过早期干预治疗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见表2;临床治愈25例,占67.5%,好转9例,占24.3%,无效3例,占8.1%,总的有效率为91.9%,未出现胆红素脑病病例。

表2新生儿黄疸治疗前后的血浆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3讨论

目前,关于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报道存在诸多差异,我们的研究中新生儿感染、母乳性黄疸、溶血出血因素是新生儿黄疸的发病主要原因,这也与国内的报道基本一致[3,4]。本研究中的这些发生感染的患儿多无全身中毒症状,实验室指标也无相应改变,也有可能一些轻症的如上呼吸道感染并不是发生黄疸的唯一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文献报道[5]新生儿发生母乳性黄疸的机率为21%~83%左右,本研究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为16.2%,低于报道的发病率,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是否受到了感染因素的存在的干扰,亦或者是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漏诊,这些都值得关注,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当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时,要首先除外母乳性黄疸的可能性。可对患儿粪便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行检测,也可以试停止母乳2-3天,行试治性诊断。

高胆红素血症作为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阶段,应当做到早期诊断和预防,及早的给予临床干预治疗能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黄疸新生儿在接受常规对症及原发病因治疗的同时,可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此种方法安全简单,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中所有黄疸新生儿经过早期干预治疗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蓝光照射的适应症适用于不同原因导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该疗法通常在治疗后4-6小时后,可使得血清中不同胆红素异构体维持在稳定状态,血浆胆红素在治疗12小时后即使下降不显著,但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也会明显降低[6]。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母乳性黄疸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尽早给予蓝光治疗干预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放生,周志轩,吴婉芳.39621例住院新生儿黄疸情况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4):271

[2]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7-274.

[3]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

[4]邱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93-92.

[5]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9-220

[6]李蕊,姚友东.早产儿黄疸血清胆红素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2:697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