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新生儿黄疸

卓燕兰

卓燕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福建361003)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中常见病,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文探讨新生儿黄疸病证的成因、检查、分类及其预防和护理特点。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分类;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12-02

在临床护理中经常会发现宝宝在住院期间皮肤会发黄,并且家属也经常会询问原因,就此我就2009年出生的宝宝做了些调查,发现每月出生的宝宝都约有50%—60%发生黄疸,那么何为黄疸,又为什么会发生呢?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1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大家会经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是皮0肤发黄,其实皮肤发黄只是外表现象,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那么什么原因可引起体内胆红素升高呢?

1.1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1.2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1.3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我院有专门测试黄疸值的仪器在顺产三天及剖宫产七天里,我们会每天给宝宝测试,如果超过标准值我们会建议家长使用药物或照蓝光来控制黄疸的发展。当然在这住院期间,黄疸并没有消退,那么应该告知家长回去后应如何观察宝宝的黄疸,家长应该在光线充足时观察宝宝的皮肤及巩膜,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及一周左右黄疸还没消退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当然目测只是直观上,如果黄疸进展快又严重的话当然要有实验室指标。

2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3新生儿黄疸分类

3.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3.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3.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4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4.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没熟肉类,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预防风疹可以在计划怀孕前3个月接种疫苗。怀孕后不与带毛动物接触。怀孕后应定期产检,各项检查应齐全,例如父母双方血型,肝功能检查,TORCH筛查等。

4.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4.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4.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4.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每天尽量洗澡,宝宝溢奶或大小便弄脏衣服后应及时更换。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2]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139